卷七·五脏募穴(聚英)

  中府(肺募)巨阙(心募)期门(肝募)章门(脾募)京门(肾募)

  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腹曰阴,募皆在腹)。”

  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

  五脏俞穴:(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

  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脾俞(十三椎下各开寸半。)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

  按《难经》云:“阴病行阳,故令俞在阳(背曰阳,俞皆在背)。”

  东垣曰:“天外风寒之邪,乘中而入。在人之背上,腑俞脏俞,是人之受天外风邪。亦有二说。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收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8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卫气行论

      黄帝问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

  • 卷一·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歧伯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壮热,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弗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

  • 卷六·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曰:“膀胱为黑肠。”   诸书辨膀胱不一,有云:“有上口,无下口。”有云:“上下皆有口。”或云:…

  • 卷一·刺腰痛论

      黄帝问曰:“腰痛起于何脉。刺之奈何?”   歧伯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

  • 卷六·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

  • 卷四·难经补泻

      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

  • 卷十·补遗

      孩儿惊:手足缩住,先笑后哭,眼光、筋红白难治,紫黄不妨。于太阴太阳穴掐之,用黄麻一束,烧灰,吹鼻中;不醒,中指掐之。   脐风惊:将太阴、太阳掐之,太阳日起而红,酽醋一钟,韶粉…

  • 卷七·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经穴主治   滑氏曰:“手厥阴心主,又曰心包络,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阴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经而言,曰心包络,一经而二名,实相火也。”  …

  • 卷五·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

  • 卷七·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然,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