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刺法启玄歌(六言)

  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焫,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

  出入要知先后,开合慎毋妄别,左手按穴分明,右手持针亲切。

  刺荣无伤卫气,刺卫无伤荣血,循扪引导之因,呼吸调和寒热。

  补即慢慢出针,泻即徐徐闭穴,发明难素玄微,俯仰歧黄秘诀。

  若能劳心劳力,必定愈明愈哲,譬如闭户造车,端正出门合辙。

  倘逢志士细推,不是知音莫说,了却个中规模,便是医中俊杰。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三·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卷一·卫气行论

      黄帝问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

  • 卷二·金针赋(杨氏注解)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

  • 卷四·三衢杨氏补泻

      一、爪切者: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致令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二、指持者: …

  • 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脚气…

  • 卷八·肠痔大便门

      肠鸣:三里陷谷公孙太白章门三阴交水分神阙胃俞三焦俞。   肠鸣而泻:神阙水分三间。   食泄:上廉下廉。   暴泄:隐白。   洞泄:肾俞。   溏泄:太冲神阙三阴交。   泄…

  • 卷四·四明高氏补泻

      《素问》补肾俞注云:“用圆利针,临刺时,呪曰:‘五帝上真,六甲玄灵,气符至阴,百邪闭理。’念三遍,先刺二分,留六呼,次入针至三分,动气至而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令患人咽气三次,又…

  • 卷八·阴疝小便门

      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疝瘕:阴蹻(此二穴,在足内踝陷中。主卒疝,小腹疼痛,左取右,右取左,灸三壮。女人月水不调,亦灸)。   卒疝:丘墟大敦阴市照海。   颓疝:曲泉中…

  • 卷五·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聚英)

      《内经》曰:『十二经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又曰:『迎而夺之,随而济之。』又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曰:『经脉行血气,…

  • 卷八·心脾胃门

      心痛:曲泽间使内关大陵神门太渊太溪通谷心俞(百壮),巨阙(七壮)。   心痛食不化:中脘。   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