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内八段锦

  红净为安不用惊,若逢红黑便难宁,更加红乱青尤甚,取下风痰病立轻。

  赤色微轻是外惊,若如米粒势难轻,红散多因乘怒乱,更加搐搦实难平。

  小儿初诞月腹病,两眉颦号作盘肠,泣时啼哭又呻吟,急宜施法行功作。

  小儿初诞日,肌体瘦尪羸,秃发毛稀少,元因是鬼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刺热论

      黄帝问曰:“五脏热病奈何?”   歧伯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

  • 卷一·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歧伯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壮热,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弗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

  • 卷十·入门歌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安,若逢中指热,必定见伤寒。中指独自冷,麻痘症相传,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细看。   儿心热跳是着唬,热而不跳伤风说,凉而翻眼是水惊,此是入门探候诀。

  • 卷五·流注时日

      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以阴为阖,阴以阳为阖,阖者闭也。闭则以本时天干,与某穴相合者针之。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

  • 卷三·补泻雪心歌(聚英)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曳。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曳。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

  • 卷五·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

  • 卷十·外八段锦

      先望孩儿眼色青,次看背上冷如冰,阳男搐左无防事,搐右令人甚可惊。   女搐右边犹可治,若逢搐左疾非轻,歪邪口眼终无害,纵有仙丹也莫平。   囟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知是必凶,忽陷…

  • 卷八·妇人门

      月脉不调:气海中极带脉(一壮)肾俞三阴交。   月事不利:足临泣三阴交中极。   过时不止:隐白。   下经若冷,来无定时:关元。   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血崩:气…

  • 卷三·胜玉歌(杨氏)

      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传灸七壮。  …

  • 卷一·奇病论

      黄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   歧伯曰:“名曰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名曰息积,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人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