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针法歌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

  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

  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

  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

  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

  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

  吸时须右转,依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依法要停针。

  出针吹口气,摇动大其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六·手太阴肺经

      《内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与肺,故病在背。其味…

  • 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

      八法神针妙,飞腾法最奇,砭针行内外,水火就中推。上下交经走,疾如应手驱,往来依进退,补泻逐迎随。用似船推舵,应如弩发机。气聚时间散,身疼指下移。这般玄妙诀,料得少人知。

  • 卷八·续增治法

      中风论(徐氏书)   且夫中风者,有五不治也。开口、闭眼、撒屎、遗尿、喉中雷鸣,皆恶候也。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

  • 卷一·九刺应九变论

      歧伯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者,刺诸经荣输、脏腧也。二曰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三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者,刺小络血脉也。五曰分刺者,刺分肉…

  • 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

  • 卷二·兰江赋(杨氏书)

      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我今咏此兰江赋,何用三车五辐歌。   先将八法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头部须还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

  • 卷七·看部取穴

      《灵枢》杂症论:“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中部病取足太阴经,下部病取足厥阴经,前膺病取足阳明经,后背病取足太阳经。取经者,取经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

  • 卷一·经刺论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

  • 卷十·命门部位歌

      中庭与天庭,司空及印堂,额角方广处,有病定存亡。青黑惊风恶,体和润泽光,不可陷兼损,唇黑最难当。青甚须忧急,昏暗亦堪伤,此是命门地,医师妙较量。   面眼青肝病,赤心,黄脾,白…

  • 卷九·骑竹马灸穴法

      此二穴,专治痈疽恶疮,发背疖毒,瘰疬诸风,一切病症。先从男左女右臂腕中横纹起,用薄篾一条,量至中指齐肉尽处,不量爪甲,截断;次用篾取前同身寸一寸,却令病人脱去衣服,以大竹扛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