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脚气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

  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通里先后看。

  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

  指痛挛急少商好,依法施之无不灵。此是桑君真口诀,时医莫作等闲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肠痔大便门

      肠鸣:三里陷谷公孙太白章门三阴交水分神阙胃俞三焦俞。   肠鸣而泻:神阙水分三间。   食泄:上廉下廉。   暴泄:隐白。   洞泄:肾俞。   溏泄:太冲神阙三阴交。   泄…

  • 卷十·初生调护

      怀娠:   怀娠之后,必须饮食有常,起居自若,使神全气和,则胎常安,生子必伟。最忌食热毒等物,庶生儿免有脐突疮痈。   初诞:   婴儿在胎,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初离母体,口有液…

  • 卷三·策

      诸家得失策   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

  • 卷一·五刺应五脏论

      歧伯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无针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以应肺也。二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以取经络之血,以应心也。三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

  • 卷一·经刺论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

  • 卷七·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

  • 卷一·卫气行论

      黄帝问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

  • 卷五·八法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 卷一·经络论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歧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曰:“心赤,肺白,肝青…

  • 卷九·东垣针法(聚英)

      东垣曰:“《黄帝针经》:‘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