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杨氏)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可刺手太阴肺经原,复刺手阳明大肠络。

  原者,太渊穴,肺脉所过为原。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相应寸口是。络者,偏历穴,去腕三寸,别走太阴。

  大肠主肺之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可刺手阳明大肠原,复刺手太阴肺经络。

  原者,合谷穴,大肠脉所过为原,歧骨间。络者,列缺穴,去腕侧上寸半,交叉盐指尽是,别走阳明。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瘳,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栗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可刺足太阴脾经原,复刺足阳明胃经络。

  原者,太白穴,脾脉所过为原,足大趾内踝前,核骨下隐中。络者,丰隆穴,去踝八寸,别走太阴。

  胃主脾客:

  腹(月真)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可刺足阳明胃经原,复刺足太阴脾经络。

  原者,冲阳穴,胃脉所过为原,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络者,公孙穴,去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踝前,别走阳明。)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嗌干,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可刺手少阴心经原,复刺手太阳小肠络。

  原者,神门穴,心脉所过为原,手掌后锐骨端陷中。络者,支正穴,腕上五寸,别走少阴。)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可刺手太阳小肠原,复刺手少阴心经络。

  原者,腕骨穴,小肠脉所过为原,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络者,通里穴,去腕一寸,别走太阳。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难履,若人捕获难躲藏,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可刺足少阴肾经原,复刺足太阳膀胱络。

  原者,太溪穴,肾脉所过为原,内踝下后跟骨上,动脉陷中,屈五指乃得穴。络者,飞扬穴,外踝上七寸,别走少阴。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难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可刺足太阳膀胱原,复刺足少阴肾经络。

  原者,京骨穴,膀胱脉所过为原,足小趾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络者,大钟穴,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可刺手少阳三焦经原,复刺手厥阴心包经络。

  原者,阳池穴,三焦脉所过为原,手表腕上横断处陷中。络者,内关穴,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可刺手厥阴心包经原,复刺手少阳三焦经络。

  原者,大陵穴,包络脉所过为原,掌后横纹中。络者,外关穴,去腕二寸,别走厥阴。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颓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可刺足厥阴肝经原,复刺足少阳胆经络。

  原者,太冲穴,肝脉所过为原,足大趾节后二寸,动脉陷是。络者,光明穴,去外踝五寸,别走厥阴。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可刺足少阳胆经原,复刺足厥阴肝经络。

  原者,丘墟穴,胆脉所过为原,足外踝下从前陷中,去临泣三寸。络者,蠡沟穴,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刺腰痛论

      黄帝问曰:“腰痛起于何脉。刺之奈何?”   歧伯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

  • 卷九·壮数多少;灸法;炷火先后

      壮数多少   《千金》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病根深笃,可倍于方数,老少羸弱可减半。扁鹊灸法,有至三五百壮、千壮,此亦太过。曹氏灸法,有百壮,有五十壮。《小品》诸方亦然。惟《明…

  • 卷九·东垣针法(聚英)

      东垣曰:“《黄帝针经》:‘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

  • 卷一·长刺节论

      歧伯曰:“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旁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

  • 卷九·名医治法(聚英)

      疮毒   《原病式》曰:“凡人初觉发背,背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用湿纸复其上,立候之,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取大蒜切成片,如三铜钱厚,安于头上,用大艾炷灸三壮,即换一蒜片…

  • 卷九·艾叶医统;艾灸补泻;艾炷大小;点艾火

      艾叶《医统》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

  • 卷七·十五络脉(节要)

      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补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

  • 卷九·治症总要(杨氏)

      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令祛逐风气自…

  • 卷五·流注时日

      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以阴为阖,阴以阳为阖,阖者闭也。闭则以本时天干,与某穴相合者针之。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

  • 卷一·刺齐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歧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