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

  疾居荣卫,扶救者针。观虚实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

  是见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

  每披文而参其法,篇篇之旨审寻;复按经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谕。

  疑隐皆知,虚实总附。移疼住痛如有神,针下获安;暴疾沉疴至危笃,刺之勿误。

  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留口温针;阳日气引,逢阴血暖牢寒濡。

  深求诸经十二作数,络脉十五为周;阴俞六十脏主,阳穴七二腑收。

  刺阳经者,可卧针而取;夺血络者,先俾指而柔。

  逆为迎而顺为随,呼则泻而吸则补。

  浅恙新疴,用针之因,淹疾延患,着灸之由。

  躁烦药饵而难拯,必取八会;痈肿奇经而畜邪,歼镵砭瘳。

  况夫甲胆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号母,我生者名子。

  春井夏荥乃邪在,秋经冬合方刺矣。

  犯禁忌而病复,用日衰而难已。

  孙络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里。

  闷昏针晕,经虚补络须然;痛实痒虚,泻子随母要指。

  想夫先贤迅效,无出于针;今人愈疾,岂难于医。

  徐文伯泻孕于苑内,斯由甚速;范九思疗咽于江夏,闻见言稀。

  大抵古今遗迹,后世皆师。

  王纂针魅而立康,獭从彼出;秋夫疗鬼而获效,魂免伤悲。

  既而感指幽微,用针真诀。

  孔窍详于筋骨肉分,刺要察于久新寒热。

  接气通经,短长依法;里外之绝,羸盈必别。

  勿刺大劳,使人气乱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

  又以常寻古义,由有藏机。

  遇高贤真趣,则超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

  男女气脉,行分时合。

  度养子时刻注,穴须依今;详定疗病之宜,神针法式。

  广搜难素之秘密文辞,深考诸家之肘函妙臆。

  故称庐江流注之指微,以为后学之模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三·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   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

  • 卷十·观形察色法

      凡看小儿病,先观形色,切脉次之。盖面部气色,总见五位色青者,惊积不散,欲发风候;五位色红者,痰积壅盛,惊悸不宁;五位色黄者,食积症伤,疳候痞癖;五位色白者,肺气不实,滑泄吐利;…

  • 卷三·六气为病歌

      诸暴强直支痛,里急筋缩腰戾,本足肝胆二经,厥阴风木之气。   诸病喘呕及吐酸,暴注下迫转筋难,小便浑浊血溢泄,瘤气结核疡疹斑。   痈疽吐下霍乱症,瞀郁肿胀鼻塞干,鼽衄淋泌身发…

  • 卷九·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灸劳穴法(《聚英》)   《资生经》云:“久劳,其状手脚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寒,初发咳嗽,渐吐脓血,肌瘦面黄,减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于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

  • 卷五·八脉配八卦歌

      乾属公孙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离居列缺坤照海,后溪兑坎申脉联。补泻浮沉分逆顺,随时呼吸不为难,仙传秘诀神针法,万病如拈立便安。

  • 卷八·疟疾门

      疟疾:百会经渠前谷。   温疟:中脘大椎。痎疟:腰俞。   疟疾发寒热:合谷液门商阳。   痰疟寒热:后溪合谷。   疟疾振寒:上星丘墟陷谷。   头痛:腕骨。   寒疟:三间…

  • 卷十·汤氏歌

      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因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青脉生于左太阳,须惊一度见推详,赤是伤寒微燥热,黑青知是乳多伤。   右边赤脉不须多,有则频惊怎奈何?红赤…

  • 卷一·经刺论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

  • 卷七·督任要穴(杨氏)

      督脉   人病脊膂强痛,癫痫,背心热,狂走,鬼邪、目痛,大椎骨酸疼,斯乃督脉起于下极,并脊上行风府。起于尾闾,而生是病,可刺督脉人中穴。鼻柱下近孔陷中,针四分,灸亦可,不及针,…

  • 卷五·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阳明。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