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_薤白治什么病_薤白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薤根、藠子、野蒜、小独蒜、薤白头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植物小根蒜、藠子、长梗薤白或天蓝小根蒜等的鳞茎。

原形态:1.小根蒜,多年生草本,高30-60cm。鳞茎近球形,直径0.7-1.5cm,旁侧常有1-3个小鳞茎附着,外有白色膜质鳞被,后变黑色。叶互生;叶苍绿色,半圆柱状狭线形,中空,长20-40cm,宽2-4m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花茎单一,直立,高30-70cm,伞形花序顶生,球状,下有膜质苞片,卵形,先端长尖;花梗长1-2cm,有的花序只有很少的小花,而间以许多的肉质小珠芽,甚而全变不小株芽;花被片6,粉红色或玫瑰色;雄蕊6,比药被长,花丝细长,下部略扩大;子房上位,球形。蒴果倒卵形,先端凹入。花期5-6月,果期8-9月。2.藠头,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直径1-1.5cm;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叶基生,2-5枚;具3-5棱的圆柱状,中空,近与花葶长。花葶侧年,圆柱状,高20-40cm,总苞膜质,2裂宿存,伞形花序半球形,松散,花梗为花被的2-4倍长,具苞片;花淡紫色至蓝紫色,花被片6,长4-6mm,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钝头;花丝为花被片的2倍长,仅基生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两侧各具1齿,外轮的无齿;子房宽倒卵形,基部具3个有盖的凹穴;花柱伸出花被。花、果期10-11月。3.长梗薤白,植株无葱蒜味。鳞茎单生,卵球状或近球状,直径1-2cm;鳞茎外皮灰黑色,膜质,不破裂,内皮白色。叶圆柱状或近半圆状,中空,具纵棱,沿纵棱具细糙齿,等长于或长于花葶,宽1-3mm。伞形花序疏散;小花梗不等长,长7-11cm,基部具小苞片;花红色至紫红色;花被片基部彼此靠合成管状,花被片长7-10mm,子房每室具6胚珠。花果期7-9月。4.天蓝小根蒜,鳞茎近球形,直径1-2cm,基部常具外皮暗紫色的小鳞茎。鳞茎外皮暗灰色,纸质,不破裂,内皮白色,膜质。叶3-5枚,条形,背面具1条纵棱,有时为三棱状条形,干时常扭卷,比花葶短,宽2-5mm,到花期逐渐枯死;叶片和叶鞘光滑或沿纵脉具细糙齿。花葶高25-85cm;伞形花序球状或半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有时具珠芽;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6倍;花天蓝色,干后常变蓝紫色。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3.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海边沙地。4.生于海拔1100-2300m的较干旱山坡或草地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2.我国长江流域和南部各首区广泛栽培,鳞茎多供食用,也有野生者。3.分布于东北及河北。4.分布于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1.《唐本草》:谨按,薤及韭类,叶不似葱。薤有赤白两种。2.《蜀本草》:《图经》云,薤白,形似韭而无实。山薤一名,茎叶相似,体性亦同,叶皆冬枯,春秋分莳。3.《纲目》:薤,八月栽根,正月分莳,宜肥壤。数枝一本,则茂而根大。叶状似韭,韭叶中实而扁,有剑脊;薤叶中空,似细葱叶而有棱,气亦如葱。二月开细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数颗,相依而生。五月叶青则掘之,否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云白冷而青热也,故断赤下方取薤白同黄柏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2.《本草衍义》:《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3.《汤液本草》: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气滞。4.《本经逢原》:薤白,《本经》治金疮疮败,亦取辛以泄气,温以长肉也。5.《长沙解药》:肺病则逆,浊气不降,故胸膈痹塞;肠病则陷,清气不升,故肛门重坠。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其诸主治:断泄痢,除带下,安胎妊,散疮疡,疗金疮,下骨鲠,止气痛,消咽肿,缘其条达凝郁故也。6.《本草求真》: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是以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肿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产可治,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功用有类于韭,但韭则入血行气及补肾阳,此则专通寒滞及兼滑窍之为异耳。7.《本经》:主金疮疮败。8.《别录》:归于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9.《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产妇。骨鲠在咽喉不下者,食之则去。10.《唐本草》: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风。11.《食疗本草》:治妇人赤白带下。12.《本草拾遗》:调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内常恶者,但多者食之。13.《本草图经》:补虚,解毒。主脚气;煮与蓐妇饮之,易产。14.《本义衍义》:与蜜同捣,涂汤火伤。15.《用药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气滞。16.《纲目》: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温补助阳道。17.《本草备要》:利窍。治肺气喘急。18.《本经逢原》:捣汁生饮,能吐胃中痰食虫积。19.《岭南采药录》:和生盐捣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发散解表,健胃,开膈。20.《南京民间药草》:打烂外敷,治各种疮疖。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内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85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三颗针_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_三颗针的副作用有哪些

    基础信息 别名:铜针刺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利;腹泻;黄疸;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细叶小檗、刺黑…

  • 遍山红

    遍山红(《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暴牙郎、秤杆菜(《贵州民间药物》),满山红、三叶藤(《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 【植物形态】尖子木灌木,高0…

  • 黄樟_黄樟的功效和作用_黄樟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樟木、山椒、油樟、大叶樟、臭樟、冰片树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中止痛;行气活血。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寒腹痛;泄泻;痢疾;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 银老梅

    银老梅(《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老梅的茎、叶、花。 【植物形态】银老梅小灌木,高约1米。茎分枝成丛,老枝黄色,表皮通常脱落;嫩枝黑褐色,有微毛。叶为羽状复叶…

  • 串铃草_串铃草吃多了拉肚子吗_串铃草的服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毛尖茶、野洋芋 性味:味甘;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跌打损伤;体虚发热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

  • 夜合花_夜合花吃多了有什么影响_夜合花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合欢花、夜香木兰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行气祛瘀;止咳止带。主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痛;症瘕;跌打损伤;失眠;咳嗽气喘;白带过多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

  • 丁癸草

    丁癸草 (《生草药性备要》) 【别名】人字草、苦地枕、铺地锦(《岭南采药录》),乌蝇翼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丁贵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铺地草、金线吊虾蟆(《…

  • 荷叶

    荷叶(《食疗本草》) 【异名】蘧(《尔雅》)。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植物形态详"莲子"条。 【采集】6~9月收采,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四形,晒干。夏季,亦用鲜…

  • 地龙_地龙的功效与作用_地龙的功效与作用痔疮

    基础信息 别名: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

  • 牛蒡子_牛蒡子服有什么禁忌_牛蒡子吃多了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别名: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