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_白茅根服用伤胃吗_白茅根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茅菅、白花茅根、丝茅、万根草、茅草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主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原形态: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茎白色,匍匐横走,密被鳞片。秆从生,直产,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的叶鞘。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根出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宽3-8mm,叶鞘褐色,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具短叶舌。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顶生,圆筒状,长5-20cm,宽1-2.5cm;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成对排列在花序轴上,其中一小穗具较长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较短;花两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两颖相等或第1颖稍短而狭,具3-4脉,第2颖较宽,具4-6脉;稃膜质,无毛,第1外稃卵状长圆形,内稃短,第2外稃披针形,与内稃等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mm;雌蕊1,具较长的花柱,柱头羽毛状。颖果椭圆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1.《本草经集注》。2.《本草图经》:茅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3.《纲目》:茅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2.《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3.《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4.《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5.《纲目》: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6.《本经逢原》:白茅根,《本经》主治劳伤虚赢者,以甘寒能滋虚热,而无伤犯胃气之虞也。言补中益气,胃热去而中气复,是指客邪入伤中州,渐成虚赢而言,非劳伤本病所宜。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7.《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8.《本草经疏》:劳伤虚赢,必内热,茅根甘能补脾,甘则虽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内热,故主劳伤虚赢。益脾所以补中,除热所以益气,甘能益血,血热则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矣,寒凉血,甘益血,热去则血和,和则瘀消而闭通,通则寒热自止也。小便不利,由于内热也,热解则便自利。淋者,血分虚热所致也,凉血益血,则淋自愈,而肠胃之客热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补血凉肝,则筋坚矣。血热则崩,凉血和血,则崩自愈矣。血热则妄行,溢出上窍为吐、为咯、为鼻衄、齿衄,凉血和血,则诸证自除。益脾补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肿黄疸,而兼理伤寒哕逆也。9.《本草求原》: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清脾胃伏热,生肺津以凉血,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10.《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必用鲜者,其效方着。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11.《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逆喘满。且甘寒而多脂液,虽降逆而异于苦燥,则又止渴生津,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能疗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并主妇女血热妄行,崩中淋带。又通利小水,泄热结之水肿,导瘀热之黄疸,皆甘寒通泄之实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专长,凡齿痛龈肿,牙疳口舌诸疮,及肺热郁窒之咽痛腐烂诸证,用以佐使,功效最着,而无流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62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大九股牛

    大九股牛(《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绿天麻、大接骨、羊角天麻。 【来源】为槭树科植物多槟槭的根。 【植物形态】多槟槭灌木,高约1米,根粗肥,枝疏生白毛。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

  • 九头狮子草

    九头狮子草(《植物名实图考》) 【别名】接骨草、土细辛(《植物名实图考》),万年青、铁焊椒、绿豆肯、王灵仁(《分类草药性》),辣叶青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尖惊药(《贵阳民间药草…

  • 老蛇头

    老蛇头(《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老蛇头的全草。 【植物形态】老蛇头攀援草质藤本。茎细弱有棱,被短刺毛。卷须不分枝。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状心脏形,长3.5~4厘米,…

  • 竹鸡_竹鸡可以食用吗_竹鸡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山菌子、鸡头鹘、泥滑滑、竹鹧鸪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杀虫解毒。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痔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灰胸竹鸡的…

  • 老鸦花藤

    老鸦花藤(《云南中草药》) 【异名】大血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嘿良龙(傣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密绒毛油麻藤或长荚油麻藤的茎。 【植物形态】①密绒毛油麻藤藤本。茎长10米左…

  • 油鱼

    油鱼(姚可成《食物本草》) 【异名】泉水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来源】为鲤科动物拟圆唇鱼的肉。 【动物形态】拟圆唇鱼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扁。体长约20余厘米。头的…

  • 芒果核_芒果核是中药吗_芒果核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性味:酸;涩;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化痰行气。主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咳嗽;疝气;睾丸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MangiferaindicaL.的果…

  • 布朗耳蕨

    布朗耳蕨(《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睬甲哈乌(藏名)。 【来源】为鳞毛蕨种植物布朗耳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布朗耳蕨,又名:棕鳞耳蕨。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块状…

  • 鸭嘴癀

    鸭嘴癀(《福建中草药》) 【异名】调经草(《福建中草药》),田蛭草、鱼尾草(《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旱田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旱田草一年生草本。茎柔弱,伏地,分…

  • 鸡冠草

    鸡冠草(《宁夏中草药手册》) 【异名】二裂翻白草、二裂委陵菜(《宁夏中草药手册》),痔疮草(《陕西草药》),黄瓜绿草(《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叉叶委陵菜由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