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天仙子
(《本草图经》)

【异名】莨菪子(《本经》),莨蓎子(《本草经集注》),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颠茄子(《岭南采药录》),熏牙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

【植物形态】莨菪,又名:横唐(《本经》),行唐(《别录》),葾(《玉篇》),山烟、山大烟、野大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根肉质、粗大,多分枝。茎高40~80厘米,上部具分枝,全体被白色腺毛。基生叶大,叶柄扁宽而短,叶片长卵形,长14~20厘米,呈不整齐的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急尖,两面被白色直立长柔毛及腺毛,以下面较多;茎生叶互生,排列较密,无柄,卵状披针形,每侧有2~5个疏大齿牙或浅裂,叶渐上渐小,最上部的叶常呈交叉互生,成2列状。花腋生,单一,径2~3厘米;萼杯状,绿色,5齿状浅裂,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漏斗状,5浅裂,常有一裂隙较深,裂片先端圆钝,浅黄色,具紫色网状脉纹,外被短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不等长,略与花冠管等长,花药深蓝紫色;子房略呈椭圆形,花柱单一,柱头头状。萼管基部膨大,宿存,内包壶形蒴果,2室,盖裂。种子多数,呈不规则阔肾形,胚弯生。花期5月。果期6月。
生于宅边的荒地上,或为栽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莨菪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干燥的种子,略呈肾形或宽卵圆形,两面扁平,直径约1毫米,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有细密的网纹,脐点处凸出。气无,味微辛。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河南、河北、辽宁。此外,吉林、黑龙江、江西、青海、陕西、浙江、西藏等地亦产。

过去尚有一种进口天仙子,商品习称"南天仙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参见"大青草"条)的种子。外形略呈心脏形而扁平,表面红褐色或棕红色,较平坦,无网纹或突起,但边缘有一圈灰黄色透明物,遇水则成粘液状。气微,味淡。曾习用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此种进口天仙子,与上述天仙子截然不同,不能同等使用。

【化学成分】 含莨菪碱(hy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l-东莨菪碱(atroscine)、脂肪油等。

【炮制】《雷公炮炙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雷公炮炙论》:"大毒。"

③《别录》:"甘,有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有大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胃,肝三经。"

【功用主治】定痫,止痛。治癫狂,风痫,风痹厥痛,神经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②《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③《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④《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⑤《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2~4分。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宜忌】有大毒,内服宜慎。

①《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②《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选方】①治五癫,反侧羊呜,目翻吐沫,不知痛处:猪卵一具(阴干百日),莨菪子三升,牛黄八分(研),鲤鱼胆五分,桂心十分(研)。上五味,切,以清酒一升,渍莨菪子,暴令干,尽酒止,乃捣令下筛。酒服五分匕,日再,当如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生葱等。(《古今录验方》莨菪子散)

②治风痹厥痛:天仙子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半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汤下。(《圣济总录》)

③治积冷痃癖,不思饮食,四肢羸困: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枣四十九枚。上药,以水三升相和,煮水尽,即取枣去皮核。每于食前吃一枚,粥饮下亦得,觉热即止。(《圣惠方》)

④治年久呷嗽:莨菪子、木香、熏黄等分。为末,以羊脂涂青纸上,撒末于上,卷作筒,烧烟熏吸之。(《崔氏纂要方》)

⑤治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圣惠方》)

⑥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大黄半两,莨菪子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普济方》妙功散)

⑦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醋和莨菪子末,敷头上。

⑧治恶疮似癞者:烧莨菪子末敷之。

⑨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末茛菪子敷疮上。

⑩治猘犬毒:服莨菪子七枚,日一。(⑦方以下出《千金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27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蟾蜍肝

    蟾蜍肝(《医林纂要》)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肝。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功用主治】①《医林纂要》:"治痈疽疔毒,取其(蟾蜍)肝敷之,数易亦愈。" ②《随息…

  • 岩白菜_岩白菜有什么功效_岩白菜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呆白菜、矮白菜、岩壁菜、岩菖薄、红锻子、观音莲、紫梗、岩七、米嘿着、埃酥蒙、矮菖薄、哈懂、又月白 性味:味甘、涩,性凉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止咳止血。。主虚弱头晕;…

  • 鹿脂

    鹿脂(《唐本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脂肪油。动物形态详"鹿茸"条。 【功用主治】①《唐本草》:"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

  • 苎麻根_苎麻根有毒吗_苎麻根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苎根、野苎根、苎麻茹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主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小便…

  • 云防风_云防风治什么病_云防风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竹叶防风、鸡脚暗哨、鸡足防风、西防风 性味:味辛;微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止痛止痉。主感冒;头痛;牙痛;胃脘胀痛;泄泻;风湿痹痛;瘫痪;破伤风;惊风;风疹…

  • 羊角参

    羊角参(《陕西中草药》) 【异名】臭儿参(《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甘肃黄精或玫瑰红黄精的抿茎。 【植物形态】①甘肃黄精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下部增厚,上…

  • 桂丁

    桂丁(《纲目拾遗》) 【异名】肉桂子(《百草镜》),桂子(《中药志》),桂丁香(《上海饮片炮制规范》)。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植物形态详"肉桂"条。 【采集】10~1…

  • 胆木

    胆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山熊胆、熊胆树、乌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胆木的枝、树皮。 【植物形态】胆木乔木,高可达5米以上。树皮外…

  • 五色梅花

    五色梅花(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花。植物形态详"五色梅"条。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 红黑二丸

    红黑二丸(《神农架中草药》) 【异名】一点血、岩丸子、鸳鸯七、红白二丸(《神衣架中草药》)。 【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根茎。 【植物形态】中华秋海棠多年生草本,高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