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粉_蚌粉的功效与作用_蚌粉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基础信息

别名:蚌蛤灰、蜃灰、蚌壳粉、蚌壳灰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主痰饮咳嗽;哎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

原形态:1.合渍珠母贝,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50-90mm,宽18-32mm,高与长相近,较大个体高可达100mm以上。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较后耳稍小。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褐色,同心生长轮脉极细密,成片状,薄脆易脱落,壳中部常呈磨损状近腹缘的排列紧密,延伸成小舌末端稍翘起,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而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有的外套膜受刺激后,上皮组织急剧裂殖,形成珍珠囊,且不断分泌珍珠质,才逐渐形成珍珠。壳内面边缘淡黄色,无珍珠层。铰合线直,有一突起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齿片。韧带紫褐色,前上掣肌痕明显,位于壳顶下方,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前端稍尖,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2.珠母贝,贝壳呈不规则圆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长110-150mm,大者可达200mm左右,高与长近等,左壳稍凸略大于右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并向前弯,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为足丝出孔,两壳耳不明显,壳表面棕褐色或绿褐色,壳顶光滑,暗绿色,其余部分被有同心形鳞片,鳞片延伸至壳的边缘呈棘状或锯齿状,中部鳞片常脱落,多数留有淡白色放射状。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彩光泽,铰合线直,无齿,韧带强壮,紫褐色,前上掣肌痕较小,闭壳肌痕宽大,长圆形,略呈葫芦状,外套缘黑色,肛门膜具黑色素,肥厚宽大,顶端有一小突起。3.大珠母贝,贝壳近五边形,略圆,壳质坚实厚重,成体壳长超过200mm,大者可达300mm以上,重大4-5kg,是珍珠贝中最大的一种,壳稍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前耳小,无后耳。壳表面鳞片排列不规则,呈灰黄褐色,放射肋淡褐色,老贝壳体鳞片常脱落,显露珍珠层,放射肋不明显。壳内面具很厚的银白色珍珠层,边缘部黄褐色。铰合部后端稍突出。韧带宽厚,脱落后有一凹痕。闭壳肌痕宽大,的肾形,痕面不平滑,有许多横纹。肛门膜舌形,末端宽圆。4.长耳珠母贝,贝壳近方形,壳长100mm左右,个体比合浦珠母稍大,壳顶位于前方,无前耳,后耳较长,成翼状突起,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壳表边缘鳞片层薄,成片翘起。壳内面具银白色珍珠层,闭壳肌痕细长。5.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6.褶纹冠蚌,贝壳较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过错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级长近直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7.背角无齿蚌,贝壳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斜切状,腹缘呈弧形。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三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风浪较平静的海湾中,泥沙、岩礁或砾较多的海底,以足丝固着生活于岩礁或石块上,以潮流通畅、水质较肥的海区生长较好。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m左右均有生长,通常在5m的深处较多。以硅藻为主食,适且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产卵期5-10月,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壳高即可达70mm左右。2.栖息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以足丝固着于岩礁缝际或珊瑚礁内,且多固着于背风浪的岩石基部。3.多栖息于水深20m左右的海区,在60m的深处也能采到。4.生境和分布同合浦珠母贝。5.生活于淡水泥底稍带沙质的河湖中。6.生活于江河、湖泊的泥底,行动迟缓。7.生活于江河湖沼泥底。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广西合浦产量最高。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西沙群岛等沿海为育珠的良种之一。3.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为热带亚热带种。4.生境与分布同合浦珠母贝。5.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6.分布于全国各地。7.分布于全国各地。

文献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2.《日华子本草》: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3.《纲目》: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擦阴疮、湿疮、痱痒。4.《医林纂要》: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68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蚬肉

    蚬肉(《唐本草》) 【来源】为蚬科动物河蚬等的肉,植物形态详"蚬壳"条。 【药理作用】日本蚬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门静脉或股静脉后,血流中可出现腺甙类物质,肝静脉中最多,因此其主要释放…

  • 马鹊树_马鹊树有哪些功效_马鹊树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羊奶奶树、牛奶奶树、牛奶子 性味:微苦;酸;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活血止痛。主咳嗽气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牙痛;痔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

  • 肚拉

    肚拉(《四川中药志》) 【异名】都拉参、都拉(《四川中药志》),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西南囊苞花的根。 【植物形态】西南囊苞…

  • 扭筋草_扭筋草的功效与作用_扭筋草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老鸦酸、酸溜溜、酸黄瓜 性味:味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祛瘀止痛。主流火;肿毒;淋病;跌打损伤;水火烫伤;疥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

  • 芦竹笋

    芦竹笋(《重庆草咬》)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植物形态详"芦竹根"条。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泻火。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

  • 芥子_芥子的药用价值_芥子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性味:辛;热;小毒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豁痰利窍;通络消肿。主风寒呕吐;心腹冷痛;咳喘痰多;口噤;耳聋;喉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妇人经闭;…

  • 百部—蔓生百部

    【中文名】:百部—蔓生百部【类别】:根类【英文名】:JapaneseStemonaRoot【别名】:药虱药。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

  • 木瓜枝

    木瓜枝(《别录》)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枝叶。植物形态详"木瓜"条。 【性味】《纲目》:"酸涩,温,无毒。" 【功用主治】《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 羽裂盾蕨_羽裂盾蕨治什么病_羽裂盾蕨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过江龙、兰蕨草、青竹标、铁包金、三角枫、鸡脚草、鸡爪莲、观音针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止血。主小便短赤不利;水肿;血尿;劳伤吐血;外伤出血;跌打损…

  • 鸡肾参

    鸡肾参(《云南中草药》) 【异名】对对参。 【来源】为兰科植物厚瓣玉凤花的块根。 【植物形态】厚瓣玉凤花宿根草本,高达15~25厘米。一般有白色肉质块茎两枚。铺地厚肉质基生叶通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