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灵枢·论勇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
  黄帝问少俞道:假如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行为举止一样,共同行走或是站立,年龄大小一致,穿着衣服的厚薄也相同。可是,突然遇到狂风暴雨等异常气候变化,有人生病,有人不生病,有时都发病,有时都不发病,这是为什么呢?

  少俞曰:帝问何急?
  少俞回答说:您想先了解哪方面的情况呢?

  黄帝曰:愿尽闻之。
  黄帝说:所有的问题我都想知道。

  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少俞说:春季吹的是暖风,夏季是热风,秋季是凉风,冬季是寒风。因为在四季分别感受不同风邪,所以发生疾病时就会有不同的证候。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
  黄帝问:四季不同的风邪分别侵袭人体,病人感受风邪会有什么区别呢?

  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
  少俞回答说:面色黄、皮肤薄、肌肉柔弱的人,脾气不足,经受不住春季虚邪贼风的侵袭;面色白、皮肤薄、肌肉柔弱的人,肺气不足,经受不住夏季虚邪贼风的侵袭;面色青、皮肤薄,肌肉柔弱的人,肝气不足,经受不住秋季虚邪贼风的侵袭;面色赤、皮肤薄、肌肉柔弱的人,心气不足,经受不住冬季虚邪贼风的侵袭。

  黄帝曰:黑色不病乎?
  黄帝问:面色黑的人,就不会感受风邪而发生疾病吗?

  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
  少俞答:面色黑而皮肤厚、肌肉坚实的人,肾气充盛,当然不会遭受风邪的侵袭。如果皮肤薄、肌肉不坚实、面色又不是始终保持黑色的人,到了长夏而感受虚邪贼风就会发生疾病。如果面色黑、皮肤厚、肌肉坚实者,即使在长夏遇到虚邪贼风,也不会发生疾病。面色黑、皮肤厚、肌肉坚实的人一定是寒邪已侵入体内,又感受风邪,外邪与内邪相结合才会生病。

  黄帝曰:善。
  黄帝说:讲得很好。

  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痛则止;夫怯士之忍痛者,闻难则恐,遇痛不动。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盻(别本作盼),恐不能言,失气惊(悸),颜色变化,乍死乍生。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黄帝问道:一个人能否忍受疼痛,并不是区分勇敢还是胆怯的依据。有的勇士遇到危难可以勇往直前,但却不能忍受疼痛,遇到疼痛就会畏缩不前;有的怯懦的人,听到危难就会恐惧,但却能忍受疼痛,遇到疼痛却能岿然不动。有的勇士遇到危难不惊恐,遇到身体疼痛也毫不畏惧动摇;有的怯懦的人,遇到危难和身体疼痛,就会头昏目眩,恐惧得说不出话来,惊悸失气,脸色大变,吓得死去活来。我见到过这种情况,但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想了解其中的道理。

  少俞曰: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少俞回答说:能否忍耐疼痛,是根据皮肤的厚与薄,肌肉的坚实与脆弱,以及纵缓与紧密的不同,不是根据性格的勇敢和怯懦来区分。

  黄帝曰:愿闻勇怯之所由然。
  黄帝问:我想了解人体性格的勇敢和怯懦,是从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

  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少俞回答说:勇士,两目深邃而目光坚定,眉毛长直而上扬,皮肤肌肉的纹理是横向的,心脏端正而向下垂直,肝脏大而坚实,胆囊大而胆汁充盈。发怒时,怒气充满胸中而胸廓张大,肝气上升而胆气横溢,眼睛瞪得很大,目光逼人,毛发竖起,面色铁青等,这就是勇士之所以成为勇士的原因。

  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
  黄帝又问:性格怯懦的人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骬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少俞回答说:怯懦的人,眼睛虽然很大却眼神不坚定,阴阳气血不协调,皮肤肌肉的纹理是竖向的,胸骨剑突短小,肝脏薄弱而软,胆汁不满胆囊松弛,肠胃僵硬而少弯,胁下空虚,即使发怒时,怒气也不能充满胸中,肝肺虽然因怒气而暂时上举,但是随着怒气的衰减,肝肺又重新下降,所以不能长时间地发怒,这就是怯懦人的怯懦的原因。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黄帝问:怯懦的人喝了酒以后发怒时与勇敢的人相似,是哪些脏腑发挥作用使他这样呢?

  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
  少俞回答说:酒是水谷的精华,由谷类酿造而成的液体,性质迅猛滑利。酒入胃后使胃胀大,气机上逆,壅滞胸中,使肝气上升,胆汁横逆。饮酒后,他的行为当然与勇敢的人相同,但是等到酒醒气衰以后,自己就会感到懊悔。这种人的表现虽然与勇敢的人非常相似,但并不是有意识地按照勇敢人的行为去做,是酒在体内所起的作用,所以称为“酒悖”。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99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六十八 灵枢·上隔

      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晬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  黄帝问:因为气机郁结在上,形成食后即吐的上膈症,我已经知道了。至于因虫积在…

  • 卷六十一 灵枢·五禁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针刺治疗时有五禁,什么叫五禁呢?   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岐伯回答说:五禁就是指凡是到禁日,对某些部位应避…

  • 卷四十五 灵枢·外揣

      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

  • 卷五十四 灵枢·天年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在人在生命形成之初,是以什么作为基础?又以什么作为护卫?丧失了什么便会死亡?…

  • 卷四十八 灵枢·禁服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

  • 卷二十七 灵枢·周痹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

  • 卷七十九 灵枢·岁露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  黄帝问岐伯说:《医经》中说:“夏天伤于暑邪,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疟疾的发作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什么…

  • 卷二十四 灵枢·厥病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

  • 卷七 灵枢·官针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别本作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

  • 卷五十七 灵枢·水胀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黄帝问岐伯道:水胀、肤胀、鼓胀、肠覃与石水等病症,如何进行鉴别呢?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