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黄帝说: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风、雨、寒、暑、燥、湿等外邪侵袭,或者由于性生活没有节制、喜怒过度等内伤所致,以及饮食和生活起居失常等非外非内原因引起。以上各种邪气相合侵入人体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病理表现,邪气传导到内脏后,会形成各种名称的疾病,这些内容我已经知道了。许多疾病,经常在早晨病情轻而病人精神清爽,中午病情安定,傍晚病情加重,夜间病情最重,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岐伯说:这是由于四季气候变化造成的。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黄帝说:我想知道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具体情况。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岐伯说: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季阳气收敛,冬季阳气闭藏,这是四季中自然界阳气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的阳气变化也与它相对应。把一天按照四季划分,早晨相当于春季,中午相当于夏季,傍晚相当于秋季,半夜相当于冬季。早晨阳气生发,能够抵御邪气,邪气衰减,所以早晨病情轻而病人精神清爽。中午阳气旺盛,能够制伏邪气,所以中午病情安定。傍晚阳气开始衰减,邪气逐渐亢盛,所以傍晚病情加重。半夜人体的阳气都深藏内脏,形体只有亢盛的邪气,所以夜半病情最重。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
  黄帝又问:疾病在一天中的轻重变化,有时和上述情况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岐伯答道:这类疾病不是因为六淫邪气所引发,而是由于某一内脏单独生了病,因此由内脏的盛衰主宰病情轻重的缘故,当某一内脏发病,在其五行属性被克制的时候病情最重,在其五行属性所克制的时候病情减轻。

  黄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说:怎样进行治疗呢?

  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岐伯答道:掌握并且顺应时间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进行正确的治疗,疾病就有治愈的希望。正确运用这个规律的,是高明的医生;违背这个规律的,是低劣的医生。

  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其数。
  黄帝说:讲得好。我听说在针刺中有根据五种不同的病变情况,来针刺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情况,我想知道其中的规律。

  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岐伯答道:人体有五脏,五脏各有相应的面色、季节、日期、声音、味道的五种变化。五脏的各种变化分别选用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五脏各有五输穴所以共计二十五个腧穴,分别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应。

  黄帝曰:愿闻五变。
  黄帝说:我想知道五脏的五种变化。

  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岐伯答道:肝是属阳的内脏,在五色中主青,在季节中主春,在五音中主角,在五味中主酸,在日主甲、乙日。心是属阳的内脏,在五色中主赤,在季节中主夏,在日主丙、丁日,在五音中主徵,在五味中主苦。脾是属阴的内脏,在五色中主黄,在季节中主长夏,在日主戊、已日,在五音中主宫,在五味中主甘。肺是属阴的内脏,在五色中主白,在五音中主商,在季节中主秋,在日主庚、辛日,在五味中主辛。肾是属阴的内脏,在五色中主黑,在季节中主冬,在日中主壬、癸日,在五音中主羽,在五味中主咸。这就是五脏的五种变化。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
  黄帝说:怎样根据五脏及其变化选用五输穴呢?

  (《医部全录》注曰:缺岐伯曰。)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岐伯答道:五脏与冬相应,所以冬季应针刺井穴。五色与春季相应,所以春季应针刺荥穴。五时与夏季相应,所以夏季应针刺输穴。五音与长夏相应,所以长夏应针刺经穴。五味与秋季相应,所以秋季应针刺合穴。这就是五脏及其变化所选用的五输穴。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六输?
  黄帝说:六腑在井、荥、输、经、合之外,还有原穴,它是如何配合五时而形成六输穴呢?

  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岐伯答道:原穴不单独与五时相配合,而是归属于本经的经穴来配合,这样六腑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输穴,共计有六六三十六个输穴。

  黄帝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
  黄帝说:什么叫做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呢?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岐伯答道:疾病发生在内脏,邪气深,治疗时应取井穴。疾病出现面色变化,治疗时应取荥穴。疾病时轻时重,治疗时应取输穴。疾病出现声音变化,治疗时应取经穴。经脉盛满而有淤血的情况,疾病发生在胃,以及由于饮食不节所引起的病变,治疗时应取合穴,因为这些疾病都与饮食的五味有关,所以称为味主合穴。这就是五变所表现的不同特征及五输穴相应的针刺法则。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0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十八 灵枢·营卫生会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黄帝问岐伯说:人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精气?阴阳是在哪里交会?什么气…

  • 卷三十三 灵枢·海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臓,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先生讲过针刺之法,先生所讲的都离不开…

  • 卷六 灵枢·寿夭刚柔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黄帝问少师说:我听说人体的先天禀赋,性情有的刚、有的柔,体质有的强、有的弱,寿命有的长、有的…

  • 卷二十一 灵枢·寒热病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

  • 卷五十三 灵枢·论痛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  黄帝问少俞道:人体的筋骨有强壮与…

  • 卷十四 灵枢·骨度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  黄帝问伯高说:《脉度》篇中所说的人体经脉的长短,是依照什么标准确定的呢?   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

  • 卷七十五 灵枢·刺节真邪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刺法有五节之分,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矇,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  …

  • 卷五十二 灵枢·卫气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别本作:入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

  • 卷七十四 灵枢·论疾诊尺

      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不经过望色、切脉,只诊察患者的尺肤部,就可以说出疾病的原因,从外表了解内里的变化,怎…

  • 卷三十七 灵枢·五阅五使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在针刺治疗疾病时,有五官五官的诊法,可以用来观测五气。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