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灵枢·营气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黄帝说:营气的道理,摄入谷物是最宝贵的。五谷入胃,经过脾胃运化之后,其中的水谷精微之气传到肺,通过肺的输布作用流动并充溢在体内,营养脏腑。同时,还分散的充溢在四肢百骸及皮肤肌表。而水谷精微中精纯的精华物质则运行于人体的经脉通路之中,流动不息。人体摄入的水谷滋养周身的过程就这样终而复始的循环,就像天地日月的规律一样。

  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至面),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别本作脾),从髀(别本作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之端),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趾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营气的运行,起始于手太阴经,流注到手阳明经,沿手阳明经上行到面部,在面部进入足阳明经,沿着足阳明经下行,到达足背,行至足大趾间后,与起始于这里的足太阴经相合。沿足太阴脾经向上行,到达脾脏。从脾注入心中,沿着手少阴心经从腋下循小臂注入小指尖,合于手太阳经,然后沿着手太阳经上行,越过腋窝,向上出颧骨的内侧,经过眼睛的内眼角,上行至头顶,再向下行至颈项部,在此与足太阳经相合。沿着脊柱向下经过臀部,向下一直到达足小指尖,行至足注入足少阴经,并沿着足少阴经到达肾脏。经过肾脏注入心包络中,并向外散布于胸中,沿着心包经的主脉从腋下出,循臂下行,从小臂内侧的两条大筋之间注入掌中,达到中指的指端和无名指的指端,并在此合于手少阳经,上行注入两乳正中的膻中穴,并散布于三焦,从三焦注入胆,出胁部,注入足少阳经,向下行至足背上,又从足背注入足大趾间,合于足厥阴经,上行至肝,从肝再上行注入肺中,向上沿着喉咙,进入鼻的内窍,终止于鼻的外孔道。而其循行的支别,再向上沿着额部上行至巅顶,向下沿颈项部下行,循脊柱两侧继续下行,进入骶骨,这正是督脉的循行路线,继而环绕阴器,再向前向上经过阴阜部的毛际之中,上行进入脐中,再向上进入腹中,上行进入缺盆之中,再向下注入肺中,再次进入手太阴经,也就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这就是营气的循行路线,是气血循行的常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3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三十四 灵枢·五乱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黄帝说:人体的十二经脉,其属性分别与五行相合,又与四时相应,但不知因何失调而引起脉气运行的逆乱?又是什么原因能使…

  • 卷十九 灵枢·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  黄帝问岐伯说:四季气候各不相同,各种疾病的发生大都与四时的气候有关,针灸缪刺的方法,也因各个季…

  • 卷六十五 灵枢·五音五味

      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少徵与大(别本作太)宫,调左手阳明上。右角与大(别本作太)角,调右手少阳下。大(别本作太)徵与少徵,调左手太阳上。众羽与少羽…

  • 卷七 灵枢·官针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别本作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

  • 卷六十四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

  • 卷四十九 灵枢·五色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雷公向黄帝问道:(《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面部五种气色(青、赤、黄、白、黑)的变化,仅仅反应在明堂部位,是这样吗?弟子…

  • 卷七十三 灵枢·官能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余司诵之,子听其理,非则语余,请正其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  黄帝对岐伯道:我听…

  • 卷七十四 灵枢·论疾诊尺

      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不经过望色、切脉,只诊察患者的尺肤部,就可以说出疾病的原因,从外表了解内里的变化,怎…

  • 卷四十三 灵枢·淫邪发梦

      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  黄帝说:我想了解淫邪蔓延体内会怎么样呢?   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臓,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 卷十一 灵枢·经别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