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灵枢·五阅五使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在针刺治疗疾病时,有五官五官的诊法,可以用来观测五气。所谓五气,是指五脏的内在的变化反映于体表的现象,是由五脏产生和支配的,它的盛衰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配合。我想知道五脏之气是怎样表现在面部的呢?

  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
  岐伯说:人的面部五官,是五脏在身体外部的反映。

  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
  黄帝说:我想知道五官是如何反映五脏的变化,以便把它作为诊断的常规。

  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臓,必当治理。
  岐伯说:五脏的变化可以通过脉象的形式表现于寸口,也可以通过五色的形式表现在明堂(即鼻子)。青、赤、黄、白、黑五色交替出现,与五季气候的变化相应,每一时令都有其正常的所主颜色在鼻部显现,如果邪气循经络深入内脏,必然出现异常的颜色,此时应根据变化的颜色所对应的内在脏腑进行治疗。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
  黄帝说:讲得好。诊察五色仅只取决于鼻部吗?

  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岐伯说:如果五官的气色分明,两眉之间和额头开阔饱满,鼻子宽而高,脸颊至耳门的肌肉丰满凸起,耳边四周的骨骼和肌肉方正,下颚高厚,耳垂凸露于外很长,面部五色表现正常,五官端正宽阔而匀称,那么这样的人就能够活过一百岁。观察到以上的面部表现,即使发生疾病,施用针刺也一定能够治愈。因为像这样的人,气血充足,肌肉坚实致密,所以可以迅速地用针刺进行治疗。

  黄帝曰:愿闻五官。
  黄帝说:我想了解五官与五脏的相互关系。

  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岐伯说:鼻是反映肺脏的外象器官,眼睛是反映肝脏的外象器官,口唇是反映脾脏的外象器官,舌是反映心脏的外象器官,耳是反映肾脏的外象器官。

  黄帝曰:以官何候?
  黄帝说:从五官的表现,如何推断疾病呢?

  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岐伯说:通过五官的表现,可以推断五脏的病变。肺的病变,出现呼吸喘急,鼻翼煽动。肝的病变,出现眼角发青。脾的病变,出现口唇发黄。心的病变,出现舌体卷曲短缩,两颧发红。肾的病变,出现两颧和额部发黑。

  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
  黄帝说:有的人脉象是正常的,五色也是正常的,但这种人虽然气色正常,一得病却很危险,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岐伯说:五官的气色不分明,两眉之间和额头不开阔,鼻子窄小,脸颊至耳门的肌肉不饱满,耳边四周骨骼和肌肉坍陷,下颚平陷,耳垂和耳上角尖窄且向外翻,像这样的人,在平时就体质很弱,更何况再遇到疾病呢?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黄帝说:五脏表现于鼻部,据此可以推断五脏之气的内在变化,那么在鼻的左右上下,有一定的反映部位吗?

  岐伯曰: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岐伯说:脏腑深居于胸腹之中,各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反映五脏之气盛衰的五色,在鼻子的左右上下也有一定的位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1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七十九 灵枢·岁露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  黄帝问岐伯说:《医经》中说:“夏天伤于暑邪,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疟疾的发作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什么…

  • 卷二十五 灵枢·病本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

  • 卷六十四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

  • 卷二十二 灵枢·癫狂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眼角向外开裂于面颊一侧的,称为目外眦;内侧靠近鼻的,称为目内眦。上眼睑属于目外眦,下眼睑属于目内眦。   癫…

  • 卷十六 灵枢·营气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黄帝说:营气的道理,摄入谷物是最宝贵的。五谷入胃,经过…

  • 卷六十六 灵枢·百病始生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黄帝问岐伯道:各种疾病的开始发生,都是由…

  • 卷二 灵枢·本输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黄帝向岐伯问道:…

  • 卷十九 灵枢·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  黄帝问岐伯说:四季气候各不相同,各种疾病的发生大都与四时的气候有关,针灸缪刺的方法,也因各个季…

  • 卷四十一 灵枢·阴阳系日月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  黄帝问:我听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它们与人体相对应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

  • 卷十三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