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菜部·葱

释名
芤、菜伯、和事草、鹿胎。

气味
(葱茎白)辛、平;叶温;根、须、汁并无毒。

主治
感冒同寒。用葱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汤服,取汗。
伤寒头痛。用连须葱白半斤、生姜二两,水煮,温服。
风湿身痛。用生葱捣烂,加香油几点,水煎,调川芎、郁金末各一钱服。引吐为好。
动胎。有葱白煮浓汁饮下,胎未死即安稳,胎已死即产出。无效再服。药中加川芎亦可。
脱阳危症(大吐大泄之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后小腹肾痛,外阴退缩,冷汗厥逆)。先以葱白炒热熨脐,后以葱白三、七根捣烂,酒煮灌服,阳气即回。
突然心痛,牙关紧闭。用老葱白五根,去皮须,捣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可渐愈。
霍乱烦躁。用葱白二十根、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
蛔虫引起心痛。用葱茎白二寸、铅粉二钱,捣成丸服下即愈。葱能通气粉能杀虫。
小便闭胀。用葱白三斤,锉细,炒过,分包两个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气透即通。
大小便闭。用葱白捣烂,调醋封小腹上,同时在封药处灸七壮。
肿毒尿闭,小便不通。用葱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葱取油,随时涂肿处。
阴囊肿痛。用葱白、乳香捣涂,即时痛止肿消。又方:煨葱,加一点盐,捣成泥,涂肿处。
小便溺血。用葱白一把、郁金一两,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温服。一天服三次。
肠痔有血。用葱白三斤煮汤熏洗 ,立效。
痈疽肿硬 。用米粉四两、葱白一两,同炒黑,研为末,调醋敷贴,药干即换,以肿消为度。
刀伤瘀血。用大葱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捣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脓血即愈。如未全愈,可再次服药。
跌打损伤。用葱白连叶煨热,捣烂敷伤处。药冷即换。
火焰丹毒。用生葱汁敷涂。
喉中肿疼。气不通畅,用葱须阴干,研为末。每用二钱,加胆矾末一钱,和匀。取二、三分海外侨胞入喉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48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七十五 草部·白豆蔻

    释名多骨。 气味(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小儿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十…

  • 卷三十九 石部·空青

    释名亦名杨梅青 气味甘、酸、寒、无毒。 主治眼睛昏花不明。用空青少许,露一夜,次日,点眼。翳障。用空青、矾石(烧过)各一两,贝子四枚,共研细,每日点眼。又方:空青二钱,蕤仁(去皮)…

  • 卷六 火部·芦火

    释名竹火 主治宜煎一切滋补药。

  • 卷五十五 石部·宝石

    释名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主治…

  • 卷六十九 木部·蕤核

    释名白桵仁、棫仁。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

  • 卷七 禽部·鸡

    释名烛夜。 气味白雄鸡肉:甘、微温、无毒。乌雄鸡肉:甘、微温 、无毒。乌骨鸡:甘、平、无毒。黄雌鸡肉;甘、酸、温、平、无毒。乌骨鸡:甘、平、无毒。鸡冠血:咸、平、无毒。鸡血:咸、平…

  • 卷十七 土部·白瓷器

    气味平、无毒 主治鼻血不止。用定州白瓷细末,吹少计入鼻,血立止。吐血不止。用上等白瓷研末二钱,皂荚子仁煎汤送下。三付即愈。小便淋痛。用真定白瓷,煅过,研末二两,生、熟地黄末各一两,…

  • 卷四十九 草部·防风

    释名亦名铜芸、茴芸、茴草、屏风、 根、百枝、百蜚。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

  • 卷九 菜部·菘

    释名白菜。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名菘。今谓之白菜,其色表白也。 气味(茎、叶)甘、温、无毒。(子)甘、平、无毒。 主治(茎叶)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 卷一百七十六 草部·大戟

    释名邛钜、下马仙。 气味(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