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提纲 (卷二)

太阳经病,风用桂枝,寒用麻黄,风寒双感,用桂麻各半。中风而火郁,用大青龙,伤寒而水郁,用小青龙,表解而内燥,用白虎,表解而里湿,用五苓,表退而热结血分,用桃核承气、抵当汤丸。治之不误,则经邪汗解,必无坏事。

若太阳病三日,经发汗、吐、下、温针诸法,仍然不解,此非入阳明之腑,即入三阴之脏。是为太阳坏病。是缘汗下补泻,治法错误而然。

盖阳盛而亡其阴,则入于腑,阴盛而亡其阳,则入于脏,虽太阳表证未解,然不可作太阳病治。相其脉证,知其所犯何逆,随证治之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1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厥阴乌梅丸证

    厥阴风木,生于肾水,而胎君火。水阴而火阳,阴胜则下寒,阳胜则上热。风动火郁,津液消亡,则生消渴。木性生发,水寒土湿,生意抑遏,郁怒冲击,则心中疼痛。木贼土败,脾陷则胃逆,故饥不欲食…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九)

    少阴从君火化气,其经起足小指,走足心,循内踝,贯脊,上膈,入肺中,循喉咙而挟舌本。太阳经病不解,自表传里,以至阳明、少阳、太阴,五日则传少阴之经。但传少阴之经,不入少阴之脏,此阳之…

  • 《伤寒说意》_风寒解

    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

  • 《伤寒说意》_少阴连太阳经证

    少阴水脏,病则脉沉而恶寒,若始得之时,脉已见沉而反觉发热者,是少阴脏病而太阳经证未解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经,附子温少阴之脏,细辛降肾气之逆也。 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内…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汗后发渴 太阳经病,阴盛阳亡,则入太阴脾脏。如大汗之后,亡其胃津,以致土燥生烦,不得眠卧,时欲饮水者,此将成人参白虎证。宜少少与水,滋其土燥,令胃气调和则愈。以在大汗之后,阳气新虚…

  • 《伤寒说意》_少阳传里

    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阴阳相平,不入脏腑.则止传三阴之经,六日汗解。不解则以麻、桂发之,非柴胡汤证也。 若阳盛而传阳明之腑,阴盛而传太阴之脏,经证未罢,是谓半表,脏证腑证…

  • 《伤寒说意》_传经解

    人之经脉,自皮毛以至筋骨,不过六层,太阳在表,次为阳明,次为少阳,次为太阴,次为少阴,次为厥阴,厥阴者,经脉之在里者也。风寒感袭,受自皮毛,故太阳先病。经气郁隆,不得外泄,次第内浸…

  • 《伤寒说意》_太阳传经

    太阳经外在皮毛,感冒风寒,皮毛闭塞,营卫郁遏,不得外发,自当内传,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六经既遍,若脏寒不生,腑热不作,营卫无内陷之路,势必外发皮毛,泄…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三)

    卫气为阳,风伤卫者,病发于阳也。卫伤则遏逼营血,而生里热。血化于脏,脏阴衰者,多传阳明之腑。营血为阴,寒伤营者,病发于阴也。营伤则束闭卫气,而生表寒。气化于腑,腑阳弱者,多传太阴之…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结胸证

    结胸大陷胸汤证 结胸者,将来之阳明腑证,下早而成者。胃腑燥热,汗亡里阴,则入阳明,胸膈湿热,下陷表阳,则成结胸。阳明戊土,化气于燥金,是以胃热则生燥,太阴辛金,化气于湿土,是以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