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阴胜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血寒经郁,宜灸之,以通经而暖血也。若手足厥冷而脉细欲绝者,营血寒涩而经络凝滞也。宜当归四逆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当归、芍药,滋其营血,桂、辛、通草,行其经络也。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则病不止于经络,而根实由于脏腑,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凝寒而行滞气也。

若手足厥冷,心下烦满,饥不能食,而脉乍紧者,此败浊结在胸中。以阳衰土湿,胃气上逆,肺津堙郁,而化痰涎,浊气壅塞,上脘不开,故心下烦满,饥不能食。当吐其败浊,宜瓜蒂散也。(方在“太阳”)。

若手足厥冷,胸膈不结,而少腹胀满,按之疼痛者,此积冷之邪,结在膀胱关元也。

若伤寒五六日,上不结胸,而下亦腹濡,此内无冷结,乃脉虚而复厥逆者。此经血亡失,温气消灭,下之温气无余,则人死矣。

【102】当归四逆汤 九十九

当归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0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一百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桂枝去皮,三两 细辛三两 生姜切,半斤 吴茱萸二升 大枣擘,二十五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6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风寒解

    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九)

    少阴从君火化气,其经起足小指,走足心,循内踝,贯脊,上膈,入肺中,循喉咙而挟舌本。太阳经病不解,自表传里,以至阳明、少阳、太阴,五日则传少阴之经。但传少阴之经,不入少阴之脏,此阳之…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汗后吐蛔 太阳经病,汗下亡阳,土湿水寒,木气不达,则病及厥阴肝脏。如脏腑素寒,复发汗,以亡其阳,胃冷而气逆,必吐蛔虫。

  • 《伤寒说意》_衄血

    伤寒皮毛外闭,卫气莫泄,经脉郁隆,而傍无透窍,势必上寻出路,发于鼻孔。卫气升腾,冲逼营血,随而上溢,是为衄证。衄则卫泄病除,亦同汗解。但营血上溢,损伤颇重。此麻黄、青龙之证,失不早…

  • 《伤寒说意》_营卫解

    肺主气,气行于皮毛则为卫,肝主血,血行于经络则为营。然肺藏卫气,肝藏营血,而实则皆出于中焦,以气血乃水谷之变化。中焦者,消磨水谷,变化气血之枢轴也。《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

  • 《伤寒说意》_亡津便燥

    阳明腑证,热蒸汗发,表邪尽解,无庸再汗。医见其烦躁不清,以为表邪未退,重发其汗,或自汗已多,而小便又利,凡诸津液亡失,皆令大便干硬。但此阴液既亏,阳气亦弱,虽有燥矢,未可攻下。若其…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五苓散证

    太阳经病不解,或阳虚之人,宿水郁动,或热渴饮冷,新水不消,水邪阻隔,相火不降,烦渴思饮,而以水投水,莫能容受,入口则吐,名为水逆,是为表里不解。宜五苓散,桂枝外通其经,白术、苓、泽…

  • 《伤寒说意》_六经解

    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人感天之六气而生六腑,故六腑为阳,感地之五行而生五脏,故五脏为阴。五脏者,肝、心、脾、肺、肾也,六腑者,胆、胃、大…

  • 《伤寒说意》_厥热胜复

    手足逆冷,则名为厥,其所以厥者,以其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之故也。不顺则逆,故曰厥逆。盖四肢秉气于脾胃,脾胃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升胃降,阴阳交济,土气温和,故四肢不冷。…

  • 《伤寒说意》_下利

    少阴病,其脉微涩,呕而汗出者,必病下利,以胃逆则呕,胃逆则阳泄而不藏,是以汗出,胃逆为呕,则脾陷为利,利亡肝脾之阳,是以脉涩。此法当泄利不止,而乃泄利反少者,是脾阳渐复,不必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