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少阴连太阳经证

少阴水脏,病则脉沉而恶寒,若始得之时,脉已见沉而反觉发热者,是少阴脏病而太阳经证未解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经,附子温少阴之脏,细辛降肾气之逆也。

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内,表证未解者,宜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以二三日里证未成,而表证未解,则脏阴愈郁而愈盛,故以附子暖其水,甘草培其土,麻黄发微汗以解表也。

【87】麻黄细辛附子汤 八十三

麻黄去节,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88】麻黄附子甘草汤 八十四

麻黄去节,二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4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瘀血

    阳明腑病,凡有久瘀之血,则令人善忘,大便虽干而粪下反易,其色必黑。以人之强记不忘者,精藏而阳秘也,瘀血阻碍,神气不得蛰藏,则心浮而善忘。大便之难,缘于肠燥,热归血海,不及大肠,故大…

  • 《伤寒说意》_风寒解

    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

  • 《伤寒说意》_拼音索引

    B 白虎加人参汤14 白虎汤14 白散16 白通加猪胆汁汤70 白通汤69 白头翁汤79 半夏散67 半夏泻心汤60 C D 柴胡桂枝干姜汤59 柴胡桂枝汤5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

  • 《伤寒说意》_跋

    壬辰(壬辰 道光十二年壬辰,即公元1832年。)冬,谒张翰风(张翰风 即张琦,清·阳湖人,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道光举人,历知章丘、馆陶等县,所至有名绩。工诗、古文及分隶,尤精舆…

  • 《伤寒说意》_阳明入太阴证

    溏泄哕噫 阳明病,胃阳旺者,则当能食,至燥矢结塞,胃气上逆,乃呕不能食。若初传胃腑,即不能食,是阳虚而胃寒也。再见小便不利而手足汗出,是湿寒凝滞,阳不内藏而发泄于四肢也。四肢为诸阳…

  • 《伤寒说意》_下利脉微

    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面发赤色,是水寒土湿,经阳微弱,郁而不通也。其人或腹痛,或咽痛,或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宜通脉四逆汤,姜、甘温中补土,附…

  • 《伤寒说意》_营卫解

    肺主气,气行于皮毛则为卫,肝主血,血行于经络则为营。然肺藏卫气,肝藏营血,而实则皆出于中焦,以气血乃水谷之变化。中焦者,消磨水谷,变化气血之枢轴也。《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

  • 《伤寒说意》_咽痛

    病人脉尺寸俱紧,是表里皆实,法当无汗,而反汗出者,阳亡而不守也,此属少阴脏病,必当咽痛而复吐利。以少阴水旺土湿,升降倒行,胃逆而贼于甲木,则为呕吐,脾陷而贼于乙木,则为泄利,甲木上…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五)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盛则阳明司权,太阴化燥而入胃腑,阴盛则太阴当令,阳明化湿而传脾脏。人之本气不一,有胃实者,有胃虚者。胃实入腑,则燥热而宜凉泻,胃虚传脏,则湿寒而宜温补。大小承气…

  • 《伤寒说意》_少阳入阳明腑证

    伤寒寸脉见涩,便是少阳甲木不舒,尺脉见弦,便是厥阴乙木不达,乙木下郁则生风,甲木上郁则生火,风动火炎,木气枯燥,脾胃被刑,法当腹中急痛,宜先用小建中汤,胶饴、甘、枣,补脾胃之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