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死证

少阴病,脉微细沉伏,但欲卧寐,汗出不烦,自欲呕吐,是水盛火衰,胃逆而阳泄也。至五六日,又见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则脾肾寒泄,阳根上脱,必主死也。若吐利烦躁,再加四肢逆冷者,更无生望也。若四肢逆冷,蜷卧恶寒,其脉不至,不烦而躁者,亦主死也。凡少阴病,蜷卧恶寒而下利,手足逆冷者,皆不治也。若下利虽止,而头上晕眩,时时昏冒者,此阳气拔根,欲从上脱,必主死也。若六七日后,渐觉息高者,此阳根已断,升浮不归,必主死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5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便脓血

    少阴病二三日,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以至日久而便脓血者,此水寒土湿,脾陷肝郁,而为痛泄,乙木不达,血必下瘀,以血司于肝,温则升而寒则陷,陷而不流,湿气郁腐,故化为脓…

  • 《伤寒说意》_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88】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宜禹余粮丸。 方本阙。下方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所载。 【40】禹余粮丸※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汗后表虚漏泄恶风恶寒 太阳经病,土负水胜,则入少阴肾脏。如汗后漏泄不止,表疏恶风,小便艰难,四肢微急,屈伸不柔者,此汗泄而阳亡也。经络之阳,根于肾水,宜桂枝加附子汤,以培阳根也。若…

  • 《伤寒说意》_呕吐

    伤寒传厥阴之脏,水寒土湿,木郁后泄,必自下利。医复吐下,以亡其阳,寒邪中格,肝脾已陷而为利,胆胃更逆而为吐,甚至饮食入口即吐者,此甲木逆行,相火升炎而上热也。宜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 《伤寒说意》_阳明腑证

    阳明病,自经传腑之始,发表宜彻,汗出不彻,则经热郁蒸,自表传里。阳气拂郁,不得汗泄,身热面赤,烦躁短气,疼痛不知处所,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此必入胃腑。若以表药发之,汗出热退,犹可不…

  • 《伤寒说意》_误汗亡阳

    凡少阴病,脉见微细,则经阳虚弱,不可发汗,汗则亡阳故也。阳虚于经,而尺脉弱涩者,则阳虚于脏,复不可下之也。 若少阴病,咳嗽而谵语者,此被火气逼劫,汗亡肾阳,下寒而上热故也。阳败湿增…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十)

    厥阴以风木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足跗,由内踝过阴器,抵小腹,上胸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太阳经病不解,日传一经,以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六日传于厥阴之经,…

  • 《伤寒说意》_太阳风寒抵当汤证

    太阳表寒不解,经热内传,结于膀胱。膀胱者,太阳之腑,经腑合邪,热结血分,则其人如狂,以心主血而藏神,血热则神乱也。其结血自下者愈,结血不下,必须攻之。若经证未解,不可攻也,攻之恐卫…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营秉木气,其性温散,温散则窍开,开则有汗。寒以敛之,营血不达,则无汗。营以发达为性,寒愈敛而营愈发,发而不透,故裹束卫气,而生表寒。寒气闭藏,卫阳郁陷,是以恶寒。寒性闭涩,是以脉紧…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五苓散证

    太阳经病不解,或阳虚之人,宿水郁动,或热渴饮冷,新水不消,水邪阻隔,相火不降,烦渴思饮,而以水投水,莫能容受,入口则吐,名为水逆,是为表里不解。宜五苓散,桂枝外通其经,白术、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