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88】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宜禹余粮丸。

方本阙。下方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所载。

【40】禹余粮丸※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上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71】桂枝附子汤

桂枝去皮,四两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白术四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175】条: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72】甘草附子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去皮,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107】四逆加人参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108】理中丸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一法: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109】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110】烧裩散

妇人中裩,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裩烧服。

【393】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111】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炙,三枚 栀子擘,十四个 豉绵裹,一升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

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395】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112】牡蛎泽泻散

牡蛎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 商陆根 海藻洗去咸 栝蒌根 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113】竹叶石膏汤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洗,半升 麦门冬去心,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6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经腑双结

    伤寒五六日,头上汗出,微觉恶寒,手足逆冷,心下胀满,口不饮食,大便坚硬,脉沉紧而细者,此为少阳阳明两经之微结。以两经郁迫,结于胃口,故心下胀满,不能甘食。此必有少阳之表证,复有阳明…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汗下后脉浮 太阳经病,阳盛亡阴,则入阳明胃腑,中风之家,营热内郁,多传阳明之腑。其脉浮者,则病在表而宜汗。汗之不愈者,汗未透也,其脉必犹浮,虽内有下证,必当先解其外。医见汗之不愈,…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二)

    太阳经病,风用桂枝,寒用麻黄,风寒双感,用桂麻各半。中风而火郁,用大青龙,伤寒而水郁,用小青龙,表解而内燥,用白虎,表解而里湿,用五苓,表退而热结血分,用桃核承气、抵当汤丸。治之不…

  • 《伤寒说意》_亡津便燥

    阳明腑证,热蒸汗发,表邪尽解,无庸再汗。医见其烦躁不清,以为表邪未退,重发其汗,或自汗已多,而小便又利,凡诸津液亡失,皆令大便干硬。但此阴液既亏,阳气亦弱,虽有燥矢,未可攻下。若其…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汗后表虚漏泄恶风恶寒 太阳经病,土负水胜,则入少阴肾脏。如汗后漏泄不止,表疏恶风,小便艰难,四肢微急,屈伸不柔者,此汗泄而阳亡也。经络之阳,根于肾水,宜桂枝加附子汤,以培阳根也。若…

  • 《伤寒说意》_下利

    少阴病,其脉微涩,呕而汗出者,必病下利,以胃逆则呕,胃逆则阳泄而不藏,是以汗出,胃逆为呕,则脾陷为利,利亡肝脾之阳,是以脉涩。此法当泄利不止,而乃泄利反少者,是脾阳渐复,不必温下,…

  • 《伤寒说意》_太阳传经

    太阳经外在皮毛,感冒风寒,皮毛闭塞,营卫郁遏,不得外发,自当内传,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六经既遍,若脏寒不生,腑热不作,营卫无内陷之路,势必外发皮毛,泄…

  • 《伤寒说意》_少阴连太阳经证

    少阴水脏,病则脉沉而恶寒,若始得之时,脉已见沉而反觉发热者,是少阴脏病而太阳经证未解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经,附子温少阴之脏,细辛降肾气之逆也。 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内…

  • 《伤寒说意》_营卫解

    肺主气,气行于皮毛则为卫,肝主血,血行于经络则为营。然肺藏卫气,肝藏营血,而实则皆出于中焦,以气血乃水谷之变化。中焦者,消磨水谷,变化气血之枢轴也。《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

  • 《伤寒说意》_腹痛腹满

    伤寒胸中有热,腹中有肝胆之邪,肝邪克脾,则腹中疼痛,胆邪克胃,则欲作呕吐,是中脘虚寒,肝脾下陷而胆胃上逆,相火郁升而生上热也。宜黄连汤,黄连清上逆之相火,桂枝达下陷之风木,干姜温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