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七窍解·咽喉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也。

  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降也;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者,是藏完而府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府完而藏伤之也。

  而总之,咽通六府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为阴,上窍为阳,阴之气浊,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也。

  甘草桔梗射干汤

  甘草二钱,生 桔梗三钱 半夏三钱 射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咽喉肿痛生疮者。

  贝母升麻鳖甲汤

  贝母三钱 升麻二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鳖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喉疮脓成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0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3/2024
下一篇 08/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四·劳伤解·气积

      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   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

  • 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

  • 卷八·七窍解·舌病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

  • 卷五·杂病解上·消渴根原

      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相为表里。风木之性,专欲疏泄,土湿脾陷,乙木遏抑,疏泄不遂,而强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蛰藏。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从相火化气。手少…

  • 卷七·杂病解下·霍乱根原

      霍乱者,饮食寒冷而感风寒也。夏秋饮冷食寒,水谷不消,其在上脘则为吐,其在下脘则为泄,或吐或泄,不并作也。一感风寒,皮毛闭塞,而宿物陈菀壅遏,中气盛满莫容,于是吐泄并作。   其…

  • 卷二·六气解·六气治法

    治厥阴风木法桂枝苓胶汤 甘草 桂枝 白芍 茯苓 当归 阿胶 生姜 大枣 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 治少阴君火法黄连丹皮汤 黄连 白芍 生地 丹皮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

  • 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水之寒者,五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府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

  • 卷六·杂病解中·泄利根原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

  • 卷五·杂病解上·肺痈根原

      肺痈者,湿热之郁蒸也。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气滞痰生,胸膈瘀塞,湿郁为热,淫泆熏蒸,浊瘀臭败,腐而为脓。始萌尚可救药,脓成肺败则死。此缘湿旺肺郁,风闭皮毛,卫气收敛,营郁为热,热…

  • 卷七·杂病解下·痎疟根原

      痎疟者,阴邪闭束,郁其少阳之卫气也。人之六经,三阴在里,三阳在表,寒邪伤人,同气相感,内舍三阴。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内与邪遇,则相争而病作。   其初与邪遇,卫气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