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劳伤解·阳脱

  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阴性清肃而降敛,阳气右降而不逆者,有此离阴以翕之也。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曰:脱阳者,见鬼。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居阴阳之半,仙鬼之交。阳脱则人将为鬼,同气相感,是以见之。凡人之白昼见鬼者,是其阳气亡脱,亦将续登鬼录矣。

  兔髓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五味一钱 半夏三钱 龙骨二钱,煅,研 牡蛎三钱,煅,研 元参三钱 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阳脱则白日见鬼,阴脱则清旦目盲。阴阳既脱,无方可医。于其将脱之前,当见机而预防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5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3/2024
下一篇 08/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七窍解·目病根原

      目病者,清阳之上衰也。金水为阴,阴降则精盈,木火为阳,阳升则神化。精浊故下暗,神清故上光。而清阳之上发,必由于脉,脉主于心而上络于目,心目者,皆宗脉之所聚也。《内经》:心者,宗…

  • 卷四·劳伤解·溺血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则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敛,则前淋于小便。   阳气蛰藏,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蛰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

  • 卷二·六气解·太阴湿土

      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

  • 卷四·劳伤解·阴脱

      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   二十难曰:脱阴者…

  • 卷二·六气解·六气解

      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没,此义遂晦,寒热错讹,燥湿乖谬,零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

  • 卷一·天人解·五情缘起

      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

  • 卷四·劳伤解·阴虚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

  • 卷十·妇人解·经脉根原

      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

  • 卷三·脉法解·真藏脉义

      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

  • 卷三·脉法解·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   《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