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灸劳穴法(《聚英》)

  《资生经》云:“久劳,其状手脚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寒,初发咳嗽,渐吐脓血,肌瘦面黄,减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于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上至曲(月秋)大纹处截断;却将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分开发,量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用草一条,令病人自然合口量阔狭截断;却将此草墨点上平折两头,尽处量穴。灸时随年纪多灸一壮。如人三十岁,灸三十一壮,累效。”

  按此穴,合五椎两旁,各一寸五分,心俞二穴也。心主血,故灸之。

  取肾俞法

  在平处立,以杖子约量至脐,又以此杖,当背脊骨上量之,知是与脐平处也。然后左右各寸半,取其穴,则肾俞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五刺应五脏论

      歧伯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无针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以应肺也。二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以取经络之血,以应心也。三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

  • 卷五·八法交会八脉

      公孙二穴,父,通冲脉;内关二穴,母,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   后溪二穴,夫,通督脉;申脉二穴,妻,通阳蹻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临泣二穴,男,通…

  • 卷八·咽喉门

      喉痹: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鼓颔:少商。   咽中如梗:间使三间。   咽肿:中渚太溪。   咽外肿:液门。   咽食不下:灸膻中。   咽中闭:曲池合谷…

  • 卷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 卷七·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皆取决胆也。胆为青肠。”又曰:“胆为清净之府。诸腑皆传秽浊,独胆无所传道,故曰清净。虚则目昏,若吐伤胆倒,…

  • 卷一·经络论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歧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曰:“心赤,肺白,肝青…

  • 卷五·十二经纳干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 卷五·九宮歌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寄于坤局。

  • 卷一·刺热论

      黄帝问曰:“五脏热病奈何?”   歧伯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

  • 卷八·小儿门

      大小五痫:水沟百会神门金门昆仑巨阙。   惊风:腕骨。   瘈瘲,五指掣:阳谷腕骨昆仑。   摇头张口,反折:金门。   风痫,目戴上:百会昆仑丝竹空。   脱肛:百会长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