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肠痔大便门

  肠鸣:三里陷谷公孙太白章门三阴交水分神阙胃俞三焦俞。

  肠鸣而泻:神阙水分三间。

  食泄:上廉下廉。

  暴泄:隐白。

  洞泄:肾俞。

  溏泄:太冲神阙三阴交。

  泄不止:神阙。

  出泄不觉:中脘。

  痢疾:曲泉太溪太冲丹田脾俞小肠俞。

  便血:承山复溜太冲太白。大便不禁:丹田大肠俞。

  大便不通:承山太溪照海太冲小肠俞太白章门膀胱俞。

  大便下重:承山解溪太白带脉。

  闭塞:照海太白章门。

  泄泻:曲泉阴陵然谷束骨隐白三焦俞中脘天枢脾俞肾俞大肠俞。

  五痔:委中承山飞扬阳辅复溜太冲侠溪气海会阴长强。

  肠风:尾闾骨尽处,灸百壮即愈。

  大小便不通:胃脘(灸三百壮)。

  肠痈痛:太白陷谷大肠俞。

  脱肛:百会尾闾(七壮)脐中(随年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小儿门

      大小五痫:水沟百会神门金门昆仑巨阙。   惊风:腕骨。   瘈瘲,五指掣:阳谷腕骨昆仑。   摇头张口,反折:金门。   风痫,目戴上:百会昆仑丝竹空。   脱肛:百会长强。 …

  • 卷九·灸疮膏法;洗灸疮;灸后调摄法

      灸疮膏法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叶、芩、连、乳香、当归、川芎、薄荷、葱白等,炒铅粉、香油煎膏贴。如用别膏不对症。倘疮口易收,而病气不得出也。如用别物,干燥作疼,亦且不便。  …

  • 卷六·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经穴主治   《内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 卷十·入门歌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安,若逢中指热,必定见伤寒。中指独自冷,麻痘症相传,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细看。   儿心热跳是着唬,热而不跳伤风说,凉而翻眼是水惊,此是入门探候诀。

  • 卷一·针灸直指

      针灸方宜始论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 卷八·穴法(神应经)

      神庭:在直鼻上,入发际五分。灸七壮,止七七壮。禁针。   上星:在直鼻上,入发际一寸。针三分,以细三棱针,泄诸阳热气。灸三壮,不宜多;多则拔气上,目不明。   顖会:在上星后一…

  • 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问:“经脉有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任、有督、有带之脉,凡此八脉,皆不拘于经,故曰:「…

  • 卷十·手法歌

      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动脾土病即除。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动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

  • 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诸风掉眩乃肝木,痛痒疮疡心火属,   湿肿满本脾土经,气贲郁痿肺金伏,   寒之收引肾水乡,五运主病枢要目。

  • 卷三·行针总要歌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