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鸡内金的副作用与禁忌

导读:本文收集了多张鸡内金的图片,详细介绍了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鸡内金的食用方法,鸡内金的副作用与禁忌等知识。

鸡内金简介

鸡内金是指家鸡的砂囊内壁,系消化器官,用于研磨食物,该品为传统中药之一,用于消化不良、遗精盗汗等症,效果极佳,故而以“金”命名。

【性味归经】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鸡内金的炮制方法

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取下内壁,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1.生鸡内金:将鸡内金净制,除去非药用部位。

2. 醋炒鸡内金,醋用量100:10,将净制过的鸡内金用文火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喷淋食醋,待醋被完全吸进鸡内金。

3.焦内金: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喷淋食醋,吸干后出锅晾凉。

【用法用量】煎服,8~10g;研末服,每次.5~8g。研末用效果比煎剂好。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

 鸡内金善化结石

余临证中治疗各种结石,多投以化石丹收效。方用:鸡内金、郁金、大黄、穿山甲、火硝、海金沙、金钱草各6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

  鸡内金消食化积,健脾益胃

治疗小儿厌食,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发育迟缓,余立一方,名曰内金化食丹,方用:鸡内金、西洋参、茯苓、白术、焦山楂、炒麦芽、神曲、陈皮、莱菔子、紫河车各30克,黄连、甘草各15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5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四君子汤(西洋参、茯苓、白术、甘草)合紫河车补气血,健脾胃;用鸡内金、山楂、麦芽、神曲助消化,消积食;少用黄连清胃热。本方能增进小儿的消化功能,补益后天之本。脾胃运健,则饮食倍增,肌肉强健,盖因“脾主肌肉”之故也。

  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鸡内金其中含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以及多种维生素,服用后可使胃液的分泌量提高20%~30%,对消化不良有奇效。《本草纲目》也有“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的记载。因此,用鸡内金治疗孩子胃口不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具体方法是:取半个鸡内金,放在锅里用小火烤,大约5分钟后,鸡内金逐渐萎缩成焦黑状,然后取出研成末。因为味道比较苦,家长可以把鸡内金末放进奶粉中,或者拌在饭里喂宝宝吃。

用于肾虚遗精、遗尿。治遗精,可与芡实、菟丝子、莲肉等同用。治遗尿,多与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胆、肾、尿道结石:用鸡内金、玉米须50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2-3次,连服10天。忌吃肝脏、肥肉、蛋黄。

鸡内金药用便方

1.消化不良。疳积:鸡内金30克,烘干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连服5~7天。

  2.婴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腹泻:鸡内金(炒)50克,枯矾50克。共研细末3~6个月每次服1克,6~12月每次服1.5克,1~2岁每次服2克,2岁以上酌增,每日3次,淡盐(糖)水送服。

  3.遗尿:鸡内金3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5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

  4.泌尿系结石:鸡内金适量,以微火烘干(不宜高热久炒),研细末。每用15克。开水泡15分钟,清晨空腹服。服后跑步,以助结石排出。

  5.口腔溃疡:鸡内金适量,烧炭存性,涂于口腔溃疡面上,每日3次。一般涂药1~2天见效,3~10日可愈。

  6.胃痛(喜温喜按者):鸡内金12克,韭菜子5克,焙干,共研细末,分2次。早、晚空腹生姜汤送服。

  7.伤食:鸡内金10克,萝卜子15克,焦山楂15克,神曲20克,水煎分2次服。

  8.小儿口疮:鸡内金 10克,甘草5克,焙干,共研极细末,每用适量,撒患处,每日3次,连用3--5日。

 鉴别用药

生鸡内金:化食作用强,善治结石,常与海金沙、金钱草、石韦同用。

醋炒鸡内金:偏于消食化积,治疗消化不良,常与炒三鲜同用。

焦内金 :与醋鸡内金相似,但强于它,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脘、脘腹胀满,长于焦三仙同用。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肫是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有热则泄痢遗溺,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烦因热而生,热去故烦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诸疳疮多效。

2.《要药分剂》:小儿疳积病,乃肝脾二经受伤,以致积热为患。鸡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热,入脾而消脾积,故后世以此治疳病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4.《神农本草经》:主泄利。

5.《名医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6.《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

7.《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8.《本草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9.《本草述》:治消瘅。

  10.《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

11.《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

12.《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癖症瘕,通经闭。

13.《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以及18种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口服粉剂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见提高,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体外实验能增强胃蛋白酶、胰脂肪酶活性。动物实验可加强膀胱括约肌收缩,减少尿量,提高醒觉。鸡内金的酸提取物可加速放射性锶的排泄。

 鸡内金的吃法

  法白术内金糕

1.首先要准备好白面、白砂糖、鸡内金、白术、枣,发酵粉、干姜。

2.并将白术、鸡内金、枣、干姜一起用砂锅煎煮,然后将药渣去掉,晾凉。

3.我们用汤汁和白面、白砂糖、发酵粉一起和成面,等到面团发好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揉馒头一样,把揉好的面放在锅里面蒸,大概半小时之后就能够出锅了。

这款食物,能帮助消化,还能改善食欲不振的状况。

  猪肚鸡内金汤

1.将买来的新鲜的生猪肚用玉米面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合适的小块

2.与鸡内金、参须、生姜一起放到锅里炖煮,先用大火,然后改成小火,3个小时关火,喝汤吃猪肚就可以了

猪肚鸡内金汤,对胃肠道的疾病有改善功效,能促进胃部消化,而且再加上参须补气的功效,效果更为明显。

 鸡内金白糖饼

1.善感的鸡内金清洗干净,放在微波炉里面烤干。

2. 把烤干的鸡内金放在磨碎机或者料理机里面研碎,越碎越好。

3.将面粉,白糖放入盆内,再加入适量鸡内金粉,水混合揉成面团,放置十分钟。

4.把面团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揉圆再按成饼形。

5.平底锅放少量油,开小火,将饼一块一块放在锅上煎熟,然后再翻面煎熟为止。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08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化虫除梗汤

    【功能主治】功能杀虫除梗阻。主治蛔虫性肠梗阻。【处方组成】鹤风9克、榧子9克、芜荑9克、使君子(炒去壳)12枚、槟榔12克、乌梅5枚、川椒3克、细辛2.5克、大黄6克、苦楝皮6克,…

  • 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哪些?介绍一些中成药治感冒的方法

    感冒是常见病,治疗感冒用中成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且极少副作用。但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一般感冒患者却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中成药治感冒的“精准”…

  • 中医郁病的治疗方法:万启南教授治疗郁病临证经验

    摘要:万启南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对郁病的临床辨治中重视整体调理,立足个体,审证求因,取得较好疗效。其治疗郁病的临证经验:①调整阴阳,注重…

  • 肺癌方十二

    炙黄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参、香附、神曲各10克,瓜蒌、色腥草、川贝母各20克,白蔻、陈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参、炙甘草各4克,九香虫、桑叶、炒菜菔子各10克,灯草、竹…

  • 直肠溃疡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直肠溃疡方剂一。【组成】地榆炭10克全当归10克秦皮10克炒槐花15克石榴果皮15克黄连3克。?【用法】加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直火煎煮,去药渣再浓煎至50~…

  • 清胆合剂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 处方:柴胡12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香橼12克,佛手12克,玫瑰花10克,郁金10克,元胡12克,栀子12克,川楝子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

  • 《本草纲目白话精译彩色图文版》

    《本草纲目》,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 成就,它既是学习医药学的工具书,也是研究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及天文、气象、物候等方面的参考书…

  • 治疗哮喘的偏方18

    五味子250克,红皮鸡蛋10个。[制用法]将五味子人瓦器内,加水煮沸30分钟,待药汁凉透,放人红皮鸡蛋10个,置阴凉处浸泡7天,每日早晨取鸡蛋1个,用糖水或酒送服。[适应证]过敏性…

  • 薏米红豆粥的功效与作用,薏米红豆粥的做法

    薏米红豆粥的功效   1、祛湿健脾胃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

  • 湿热蒙蔽心窍,神昏谵语的中医治疗验方

    痰蒙清窍因湿热,身热不甚神昏谵。脉象濡滑苔黄腻,豁痰开窍清热湿。菖蒲郁金翘栀子,白菊银花牛蒡子。姜汁丹皮芥竹沥,竹叶芦根蒌滑石。 方药: 石菖蒲10g 郁金10g 连翘10g 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