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耳目门

  耳鸣:百会听宫听会耳门络却阳溪阳谷前谷后溪腕骨中渚液门商阳肾俞。

  生疮,有脓汁:耳门翳风合谷。

  重听无所闻:耳门风池侠溪翳风听会听宫。

  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门上星攒竹丝竹空。

  目风赤烂:阳谷。

  赤翳:攒竹后溪液门。

  目赤肤翳:太渊侠溪攒竹风池。

  目翳膜:合谷临泣角孙液门后溪中渚睛明。

  白翳:临泣肝俞。

  睛痛:内庭上星。

  冷泪:睛明临泣风池腕骨。

  迎风有泪:头维睛明临泣风池。

  目泪出:临泣百会液门后溪前谷肝俞。

  风生卒生翳膜,两目疼痛不可忍者:睛明手中指本节间尖上三壮。

  眼睫毛倒:丝竹空。

  青盲无所见:肝俞商阳(左取右,右取左)。

  目眦急痛:三间。

  目昏:头维攒竹睛明目窗百会风府风池合谷肝俞肾俞丝竹空。

  目眩:临泣风府风池阳谷中渚液门鱼际丝竹空。

  目痛:阳溪二间大陵三间前谷上星。

  风目眶烂,风泪出:头维颧髎。

  眼痒眼疼:光明(泻)五会。

  目生翳:肝俞命门瞳子髎(在目外眦五分,得气乃泻)合谷商阳。

  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6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七·经外奇穴(杨氏)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准:二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   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

  • 卷一·经络论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歧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曰:“心赤,肺白,肝青…

  • 卷一·标本论

      歧伯曰:“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它病。先…

  • 卷七·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皆取决胆也。胆为青肠。”又曰:“胆为清净之府。诸腑皆传秽浊,独胆无所传道,故曰清净。虚则目昏,若吐伤胆倒,…

  • 卷七·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

      督脉起自下极腧,并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喉承浆里,阴脉之海妊所谓。冲脉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唇,女人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

  • 卷八·手足腰腋门

      手臂痛不能举:曲池尺泽肩髎三里少海太渊阳池阳溪阳谷前谷合谷液门外关腕骨。   臂寒:尺泽神门。   臂内廉痛:太渊。   臂腕侧痛:阳谷。   手腕动摇:曲泽。   腋痛:少海…

  • 卷二·玉龙赋(聚英)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

  • 卷七·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然,翕…

  • 卷九·治症总要(杨氏)

      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令祛逐风气自…

  • 卷四·中指取寸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头部直寸,并依此法取。眼内眦角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