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伤寒门

  身热头疼:攒竹大陵神门合谷鱼际中渚液门少泽委中太白。

  洒淅恶寒,寒栗鼓颔:鱼际。

  身热:陷谷吕细(足寒至膝,乃出针)三里复溜侠溪公孙太白委中涌泉。

  寒热:风池少海鱼际少冲合谷复溜临泣太白。

  伤寒汗不出:风池鱼际经渠(各泻)二间。

  过经不解:期门。

  余热不尽:曲池三里合谷。

  腹胀:三里内庭。

  阴症伤寒:灸神阙(二三百壮)。

  大热:曲池三里复溜。

  呕哕:百会曲泽间使劳宫商丘。

  腹寒热气:少冲商丘太冲行间三阴交隐白阴陵泉(三壮)。

  发狂:百劳间使合谷复溜(俱灸)。

  不省人事:中渚三里大敦。

  秘塞:照海章门。

  小便不通:阴谷阴陵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九·艾叶医统;艾灸补泻;艾炷大小;点艾火

      艾叶《医统》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

  • 卷一·刺齐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歧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

  • 卷二·标幽赋(杨氏注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

  • 卷五·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

  • 卷四·中指取寸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头部直寸,并依此法取。眼内眦角至外…

  • 卷八·小儿门

      大小五痫:水沟百会神门金门昆仑巨阙。   惊风:腕骨。   瘈瘲,五指掣:阳谷腕骨昆仑。   摇头张口,反折:金门。   风痫,目戴上:百会昆仑丝竹空。   脱肛:百会长强。 …

  • 卷五·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

  • 卷一·刺志论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歧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

  • 卷九·治症总要(杨氏)

      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令祛逐风气自…

  • 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

      疾居荣卫,扶救者针。观虚实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   是见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