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的气味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

吴茱萸汤源自《伤寒论》,其方药组成为吴茱萸9g,人参9g,大枣4枚, 生姜18g。其功用为温中祛寒、降逆和胃;主治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1]。现在常用于脾胃虚寒之证。本文就吴茱萸汤的气味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分析如下。

 1 气昧配伍规律

本方治证虽有阳明、厥阴、少阳之别,但其见症均有呕吐,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有关。《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入肝、脾、胃、肾经,既可温胃止呕,又可温肝降逆,更可温肾以止吐利,一药而三用,最善温肝暖脾,消阴寒之气,解厥阴之滞,温中以止痛,降气以止呕,故重用为君药。生姜味辛,性温,降中有散,沉降之性能和胃止呕,发散之性能散寒止痛,用为臣药。二药相伍,肝气畅,寒邪散,脾气升,胃气降,共奏降逆止呕、祛寒止痛之功。病源于中虚,况胃气不降,则脾阳不升,故佐以甘、微苦、性微温的人参补脾益气,以复中虚。大枣甘温,益气补脾,调和诸药,既可助人参以补虚,且与人参共为方根,使本方在温中补虚的基础上降逆和胃,又可配生姜以调和脾胃,用之为使药。本方重用辛温之吴茱萸和生姜,而成辛温散寒之剂。诸药合用,温中祛寒,降逆和胃,使阴寒去,逆气平,而诸证自除。凡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诸证,皆宜用之。

  2 临床应用

2.1 本方为辛温散寒之剂,适用于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证,除口不渴、四肢欠温等里寒表现外,应以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为证治要点。本方佐以甘苦性温之人参和甘平之大枣,甘以补脾,“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更以辛甘合用,辛甘化阳,而使中焦阳虚得复。

2.2 脾虚泄泻 吴茱萸药性辛温燥烈,医或畏其燥烈而不敢用或用量过少,致使杯水车薪,药不胜病,治而无效。其实,虽然吴茱萸药性燥烈,但对脾胃虚寒、浊阴不降、厥气上逆、吐泻肢厥等证,用量为10~30g时患者亦无明显不舒。如遇有不舒的话,可以将吴茱萸用沸汤泡洗3~5次后入药,以去其燥烈之性[2]。

2.3 慢性胆囊炎 出现干呕、吐涎沫之肝寒犯胃证,可用吴茱萸汤加味以治疗。吴茱萸苦辛燥热,入肝经,辛烈善降,暖肝散寒,和胃止呕;生姜辛温,取其沉降之性,可降逆止呕,药性相合,脾胃得以调,肝寒得以愈,胃气得以和,则诸证自除[3]。

2.4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 目为肝窍,寒犯厥阴肝经,肝脉连目系,浊阴上逆,而致跟痛、头痛、目赤、视物疲劳等症,用吴茱萸汤辛温之剂加味,温中散寒,下气降逆,诸证自愈[4-5]。

2.5 痛 经 寒湿内闭,气血郁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发为痛经。用吴茱萸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理气祛湿止痛。全方温而不燥,攻而不伤,补而不滞,故效果显著[6]。

2.6 癫 痫 本方为辛温以温中、辛甘以补虚、苦降以降逆止呕之剂。天津儿科名医陈芝圃总结本方辨证要点为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和弱,癫痫见此症状皆可辨证用之[7]。

2.7 荨麻疹 用于本病属虚寒证者。脾阳不足,肝经血寒,肌表失于温养,外受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故致荨麻疹。用吴茱萸汤加生姜辛开以温中散寒祛风,加人参、大枣甘缓以益气扶正和中,效果佳[8]。

  3 讨 论

《注解伤寒论》曰:上焦主纳,胃为之市。食谷欲呕者,胃不受也,与吴茱萸汤以温胃气。得汤反剧者,上焦不纳也,以治上焦法治之。《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金镜内台方议》曰: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医方论》曰:吴茱萸辛烈善降,得姜之温通,用以破除阴气足矣。又恐辛燥太过,耗气劫阴,故用人参、大枣之甘缓以济之,又能补土扶阳,使浊阴不得上千清道,治法更为周到。

参考文献

[1] 万清,马宗华.吴茱萸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3):78-80.

[2] 杨金英,杨福英.吴茱萸汤治验二则[J].江西中医药,2002,33(2):27.

[3] 吴治恒,张晓岚,李桂英,等.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6):10.

[4] 屈家祥.眼疾头痛辨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2):43.

[5] 袁庆彩.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7):41-41.

[6] 朱梅.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32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12):916-918.

[7] 逯文君,王宝琪.吴茱萸汤治疗癫痫[J].河南中医,2001,21(3):7.

[8] 宋修亭,高敬芝,王春梅,等.吴茱萸散敷脐治疗慢性过敏性荨麻疹136例[J].四川中医,2006,24(6):83.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83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便秘常用的有效的偏方

    便秘便秘指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通常两三天不大便,或有便意,但排便困难者。本病发生原因常有燥热内结、气虚传送无力、或阴虚血少等。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方一…

  • 款冬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款冬花的副作用及禁忌

    款冬花的简介 款冬花,属于菊科款冬属草本植物。   款冬为菊科款冬的花蕾,性味辛温,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作用。 在《本经》中记载:对“寒束肺经之饮邪喘、嗽最宜”。 气味虽温,润…

  • 产后自汗、盗汗的治疗

    产后自汗、盗汗产后自汗是指产妇出现涔涔汁出、持续不止者;所谓产后盗汗,是指产妇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产后气虚,卫阳不固或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自汗外滥所致,临床治疗…

  • 干柿去斑方

    干柿去斑方:干柿子,天天食之,久食有效。功效润心肺,去黑斑。适用于面部黑斑、雀斑。

  • 斑秃方十六

    野蔷薇嫩枝100克。猢狲姜50克。将药水煎百沸,取汁刷头。本方尤适用于病后脱发。

  • 四川,甘肃两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和食疗方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4日发布《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该处方为专家组根据目前掌握的临床资料提出的基础处方,各地可根据具体病情、气候特点以及不…

  • 民间的补血方法1

    [方一]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时,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调以白糖进食。本方有大补阴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形体羸瘦。本方出自《…

  • 失眠常用有效验方偏方

    失眠失眠指以经常不得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究其原因,有因思虑过度所致者,有因其它病引起者。常用的有效的验方、偏方主要如下。[方一]面粉、鸡蛋各500克,枣泥30克,莲肉100克,白…

  • 乌梅丸加减治疗胃肠病举隅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脉微而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

  •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 肺系卷》

    《肺系卷》共收录了15位国医大师临证治疗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10余种病症、126例医案、及112首效验方。向读者揭示名医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旨在能将更多行之有效的方药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