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饮解表汤加减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肺心病是现代名,中医咳哮痰肿属。气短咳喘和心悸,不得平卧是特征。外邪侵久伤肺气,肺失肃降水饮聚。凌心射肺病遂生,脾肾虚弱不容忽。

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临床以气短,咳喘,心悸,难以平卧为特征。属中医“咳嗽”、“痰饮"、“水肿”、“哮喘”范围。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外邪侵入肺体,日久不愈,损伤肺气,致使肺失清宣,肃降无权,水湿不得气化,停聚而成水饮。若水饮停于心下不退,凌心射肺,逐成此病。

肺、脾,肾三脏共司三焦气化,肺病累及脾肾,脾肾虚,运化失司,温煦无权,水饮更难得化,则壅心肺。故治疗心肺的同时,必须考虑健脾强肾,温阳运脾,收摄肾气,才有助于肺心病的治疗。

水射心肺风寒束,咳嗽喘促痰白沫。心悸倚息不得卧,胸痞干呕体重疼。肢体浮肿面尤甚,发热恶寒脉弦紧。解表散寒温化饮,化饮解表汤最宜。麻黄桂枝芍炙草,干姜半夏味细辛。饮邪郁久化火热,烦躁苔黄加石膏。咳喘痰盛不得息,饮多寒少苏葶苈。

方药:

化饮解表汤为主方:

麻黄5g 桂枝8g 白芍13g 炙甘草6g 干姜6g 细辛4g 法半夏10g 五味子13g

注:饮邪内伏,遇寒而诱发,饮邪上逆射肺,肺气不降,故咳嗽喘促,不能平卧。脾运失司,水饮泛溢,故肢体浮肿,身体重疼。肺气不降,水气滞留于面,故面部浮肿尤甚。水饮横逆凌心,故心悸,倚息难以卧。寒邪外束未解,故发热恶寒,脉象弦紧。阳气不振,寒饮内盛,故苔白腻,痰多白泡沫。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温阳化水;干姜,细辛、法半夏,炙甘草温中和胃,散寒降逆,驱饮逐水;白芍调和营卫;五味子收敛肺气,止咳平喘。

如饮邪郁久而化热,烦躁苔黄,脉象浮数,可加入生石膏30g。如咳喘痰盛,不得睡卧,饮多寒少,可加苏子8g,葶苈子10g降气消痰,逐饮平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01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痔疮9

    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6克。本方主治肛门久痔。

  • 小儿湿热腹泻的中医治疗医案

    曾× 男 11个月[主证]身热1月,夜重昼轻,时作泄泻,日2~3行,多者10余行,所下黄稀而粘兼杂绿色,味显酸臭,小短黄,病后胃纳不佳,自汗盗汗常作,时有呃逆,吐出奶瓣,面色薄黄,…

  • 治疗脱发的偏方11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克。煎汤洗发,并摩擦头皮,连用1-7日。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 胃癌方八

    棉花根60克,白茅根15克,藤梨根、半枝莲各60克,车前草15克,大枣3个。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浙江温州抗癌研究小组治疗胃癌的验方,功能解毒化瘀,益气健脾。

  • 百日咳方八

    鲜地龙100克,白糖50克。地龙水煎去渣加糖收膏。本方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 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辨证】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治法】清热疏肝,活血散结。【方名】柴芩活血散结汤。【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红花1…

  • 驱虫止泻方

    【功能主治】功能驱虫,健脾止泻。主治钩虫病腹泻。【处方组成】党参15克、白术20克、山药30克、苡仁30克、槟榔30克、贯众30克、清炙甘草5克、砂仁(后下)3克、榧子肉100克、…

  • 小米龙眼粥治贫血

    原料:龙眼肉30克,小米50~100克,红糖适量。制法:将小米与龙眼肉同煮成粥。待粥熟,调入红糖。用法:空腹食,每日2次。功效:补血养心,安神益智。主治: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

  • 结膜炎

    (细菌性红眼病)用绿茶水,每日洗眼3~5次,一般2~3天有消炎抗菌之功效,忌吃酒、辣物。

  • 仙桔汤—名医朱良春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名方

    慢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病属于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未阐明,但与患者的精神、心理、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慢性结肠炎患者常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每天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