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疗效良好,可推广应用。

失眠是由于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佳导致患者正常社会活动、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的一种睡眠障碍。有数据显示,失眠发病率在10~48%之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1]。长期采用西药治疗失眠不仅具有多种不良反应,还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中医药毒副作用较小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实践中已有不少案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本院中医科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西医纳入标准为:以失眠为唯一症状,表现为难入睡、浅睡、多梦、早醒、醒后疲乏、白天困倦等;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倾向;强烈不满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并因此感到困恼,或社会功能受损;失眠症状的发生每周不低于3次,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个月[2]。两组中医分型为心脾两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搏细弱、健忘烦闷、心悸不安等。两组均排除因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引起失眠者、酗酒者、依赖安眠药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者、非心脾两虚证者。其中,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各30例,年龄37~70岁,平均(56±1.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1±0.5)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5~71岁,平均(55±1.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0±0.7)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具体为:口服谷维素20mg/次,3次/d;睡前1h服用艾司唑仑2mg/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归脾汤主要成分为:夜交藤30g,茯神、黄芪、炒酸枣仁各20g,白术、当归、丹参各15g,党参、龙眼肉各10g,远志9g,生姜8g,炙甘草6g,大枣5枚。如果患者为肝阳上亢证,则加生牡蛎、生龙骨、珍珠母;如果患者为肝气郁滞证,则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香附等;如果患者为脾胃湿热证,则加黄芩、黄连;如果患者为阴虚证,则加牡丹皮、熟地黄、鳖甲、知母等;如果黄贯中为胆怯惊悸证,则加琥珀粉、龙骨、牡蛎、朱砂等;如果患者大便秘结,则加柏子仁。水煎服,每日1剂,200ml汤液分中午、术前两次服用。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心理干预,促使患者保持心境开朗,情绪稳定;并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帮助患者分析失眠原因,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类。“治愈”为患者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不低于6h,且睡眠质量良好,醒后精力充沛;“显效”为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了3h以上,且睡眠深度增加;“有效”为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h以下;“无效”为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未改善,病情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数据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2例、16例、9例、3例,所占比重分为30%、40%、22.5%、7.5%,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5例、10例、13例、12例,所占比重分为12.5%、25%、32.5%。30%,临床总有效率为7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646,χ2=0.010。

  3 讨论

失眠在中医理论中属“目不暝”、“不寐”、“不得眠”范畴,以虚证常见[4]。中医认为,失眠是“外感六淫”、“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内伤情志”、“痰热内扰”、“心脑亏虚”、“瘀血内结”等原因所致,治疗中以益气养血、调和心脾、滋肾养肝、活血化瘀、宁心安神、交通心神、清心疏肝等为主[5]。由于失眠患者多为心脾两虚证,因此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归脾汤。有研究指出,归脾汤通过调整机体脏腑气血功能来改善患者睡眠症状,对稳定患者心神、促使患者尽快进入有效睡眠有积极作用[6]。本研究中的患者为心脾两虚者,所用归脾汤方中含有丹参、党参、黄芪、当归、生姜、大枣、龙眼肉等中药成分,可益气补血、健脾安神、宁心滋阴,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军海.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233.

[2]余建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3):45.

[3]古春青,张慧俭,任珊.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4):583.

[4]冯而标,黄瑞聪.归脾汤加减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18.

[5]高尚社.中医药治疗失眠近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60-163.

[6]余芳芳,王鹏.归脾汤治疗失眠临床运用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46-148.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1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心律失常各种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本病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方面的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自己可以发现,方法很简单,用手指摸腕部脉搏,可发现跳的次数是否过快过慢,跳的间隔是否相等,是否…

  • 大米榛仁粥

    榛子仁SO克,枸杞子35克,粳米50一100克。将榛子仁捣碎,与枸杞子同煎取汁,后入米煮为粥。空腹食。功能养肝益肾,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视昏.

  • 甘麦大枣汤治疗女性更年期潮热汗出

    【摘要】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对女性更年期潮热汗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具有潮热汗出症状的更年期女性用中药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12例,显…

  •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4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 海参粥养颜方法

    [组成]白米30-50克,海参15-20克。[制法与用法]先将发好的海参切成小块,如常法与米同煮粥,晨起做早餐食用。[功效与应用]丰肌泽肤,嫩肤养颜,乌发养发。益肾润燥。适用于因肾…

  •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15

    玉米须30克,茶叶5克。[制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应证]肾炎合并高血压。

  • 戒烟

    干南瓜藤一两,煎一碗汤加适量红糖一次服,一日二次,7天后永不想抽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风寒湿邪,瘀滞经络。【治法】活络止痛。【方名】宣络通痹汤。【组成】当归15克,熟地15克,苍耳子10克,蜂房10克,乌蛇20克,土鳖虫10克,全蝎3克,蜈蚣2…

  • 葛根黄连汤加减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菌痢腹泻下脓血,里急后重腹坠疼。夏秋季节易发生,内伤生冷外湿暑。疫毒严重正难御,内陷厥阴和血营。突然高烧昏惊厥,中毒痢疾病非轻。 注:细菌性痢疾以腹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为特征。是…

  • 治前列腺增生方

    前列腺增生又名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为躁、热、湿而引起肿大、发炎、疼痛、梗阻造成,使膀胱内尿液排出不畅、膀胱出口梗阻,出现排尿不畅、尿流无力、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