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疗效良好,可推广应用。

失眠是由于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佳导致患者正常社会活动、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的一种睡眠障碍。有数据显示,失眠发病率在10~48%之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1]。长期采用西药治疗失眠不仅具有多种不良反应,还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中医药毒副作用较小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实践中已有不少案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本院中医科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西医纳入标准为:以失眠为唯一症状,表现为难入睡、浅睡、多梦、早醒、醒后疲乏、白天困倦等;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倾向;强烈不满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并因此感到困恼,或社会功能受损;失眠症状的发生每周不低于3次,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个月[2]。两组中医分型为心脾两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搏细弱、健忘烦闷、心悸不安等。两组均排除因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引起失眠者、酗酒者、依赖安眠药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者、非心脾两虚证者。其中,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各30例,年龄37~70岁,平均(56±1.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1±0.5)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5~71岁,平均(55±1.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0±0.7)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具体为:口服谷维素20mg/次,3次/d;睡前1h服用艾司唑仑2mg/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归脾汤主要成分为:夜交藤30g,茯神、黄芪、炒酸枣仁各20g,白术、当归、丹参各15g,党参、龙眼肉各10g,远志9g,生姜8g,炙甘草6g,大枣5枚。如果患者为肝阳上亢证,则加生牡蛎、生龙骨、珍珠母;如果患者为肝气郁滞证,则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香附等;如果患者为脾胃湿热证,则加黄芩、黄连;如果患者为阴虚证,则加牡丹皮、熟地黄、鳖甲、知母等;如果黄贯中为胆怯惊悸证,则加琥珀粉、龙骨、牡蛎、朱砂等;如果患者大便秘结,则加柏子仁。水煎服,每日1剂,200ml汤液分中午、术前两次服用。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心理干预,促使患者保持心境开朗,情绪稳定;并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帮助患者分析失眠原因,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类。“治愈”为患者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不低于6h,且睡眠质量良好,醒后精力充沛;“显效”为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了3h以上,且睡眠深度增加;“有效”为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h以下;“无效”为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未改善,病情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数据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2例、16例、9例、3例,所占比重分为30%、40%、22.5%、7.5%,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5例、10例、13例、12例,所占比重分为12.5%、25%、32.5%。30%,临床总有效率为7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646,χ2=0.010。

  3 讨论

失眠在中医理论中属“目不暝”、“不寐”、“不得眠”范畴,以虚证常见[4]。中医认为,失眠是“外感六淫”、“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内伤情志”、“痰热内扰”、“心脑亏虚”、“瘀血内结”等原因所致,治疗中以益气养血、调和心脾、滋肾养肝、活血化瘀、宁心安神、交通心神、清心疏肝等为主[5]。由于失眠患者多为心脾两虚证,因此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归脾汤。有研究指出,归脾汤通过调整机体脏腑气血功能来改善患者睡眠症状,对稳定患者心神、促使患者尽快进入有效睡眠有积极作用[6]。本研究中的患者为心脾两虚者,所用归脾汤方中含有丹参、党参、黄芪、当归、生姜、大枣、龙眼肉等中药成分,可益气补血、健脾安神、宁心滋阴,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军海.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233.

[2]余建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3):45.

[3]古春青,张慧俭,任珊.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4):583.

[4]冯而标,黄瑞聪.归脾汤加减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18.

[5]高尚社.中医药治疗失眠近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60-163.

[6]余芳芳,王鹏.归脾汤治疗失眠临床运用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46-148.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1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警惕痘痘的帮凶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催促暗疮长成的条件,想对暗疮说不,除了让皮肤保持干爽洁净外,还要好好地避开与暗疮结伴而来的东西。朱古力食物对暗疮的影响不大,比如朱古力这一类的…

  • 晕车

    乘车前切一片生姜含口中,或用一块伤湿解痛膏药贴在肚脐上(孕妇禁用)。晕车较重者,可两方同用,有特效。

  •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桔梗,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只要采上一两棵哟,就可以装满一大箩哟。哎咳哎哟,这多么美丽,多么可爱哟……” 这就是著名的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又名《道拉基》,…

  • 山萸肉粥

    【来源】《粥谱》【原料】山茱萸肉15~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先将山茱萸洗净,去核,再与粳米同入砂锅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用法】每日1~2次,3~5天为…

  • 黄褐斑外治法方1

    五白膏(含白芷、白附子、白及各6克,白蔹、白丁香各4.5克,密陀僧3克,共研末,加蛋白或白蜜调膏备用)外涂。

  • 治疗便秘的偏方10

    草决明30克。[制用法]置杯中以开水浸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适应证]动脉硬化、高血压伴习惯性便秘。

  • 黑豆当药

    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八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黑豆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

  • 蛔虫方七

    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本为何成瑶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 慢性胃炎的中医验方

      1、金四藤散治疗慢性胃炎 主治:慢性胃炎。 处方:川楝子、延胡、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红藤,青木香。 用法:水煎服,日1剂。中虚明显去枳实、柴胡,加太子参、黄芪、桂枝、当归;…

  • 瑶池金母青果药方

    西瓜:治夏天感冒,上午不可吃,运动员不在此限。晚上十点吃下西瓜沾盐一小块可治牙痛、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