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疗效良好,可推广应用。

失眠是由于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佳导致患者正常社会活动、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的一种睡眠障碍。有数据显示,失眠发病率在10~48%之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1]。长期采用西药治疗失眠不仅具有多种不良反应,还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中医药毒副作用较小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实践中已有不少案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本院中医科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西医纳入标准为:以失眠为唯一症状,表现为难入睡、浅睡、多梦、早醒、醒后疲乏、白天困倦等;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倾向;强烈不满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并因此感到困恼,或社会功能受损;失眠症状的发生每周不低于3次,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个月[2]。两组中医分型为心脾两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搏细弱、健忘烦闷、心悸不安等。两组均排除因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引起失眠者、酗酒者、依赖安眠药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者、非心脾两虚证者。其中,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各30例,年龄37~70岁,平均(56±1.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1±0.5)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5~71岁,平均(55±1.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0±0.7)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具体为:口服谷维素20mg/次,3次/d;睡前1h服用艾司唑仑2mg/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归脾汤主要成分为:夜交藤30g,茯神、黄芪、炒酸枣仁各20g,白术、当归、丹参各15g,党参、龙眼肉各10g,远志9g,生姜8g,炙甘草6g,大枣5枚。如果患者为肝阳上亢证,则加生牡蛎、生龙骨、珍珠母;如果患者为肝气郁滞证,则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香附等;如果患者为脾胃湿热证,则加黄芩、黄连;如果患者为阴虚证,则加牡丹皮、熟地黄、鳖甲、知母等;如果黄贯中为胆怯惊悸证,则加琥珀粉、龙骨、牡蛎、朱砂等;如果患者大便秘结,则加柏子仁。水煎服,每日1剂,200ml汤液分中午、术前两次服用。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心理干预,促使患者保持心境开朗,情绪稳定;并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帮助患者分析失眠原因,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类。“治愈”为患者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不低于6h,且睡眠质量良好,醒后精力充沛;“显效”为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了3h以上,且睡眠深度增加;“有效”为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h以下;“无效”为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未改善,病情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数据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2例、16例、9例、3例,所占比重分为30%、40%、22.5%、7.5%,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5例、10例、13例、12例,所占比重分为12.5%、25%、32.5%。30%,临床总有效率为7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646,χ2=0.010。

  3 讨论

失眠在中医理论中属“目不暝”、“不寐”、“不得眠”范畴,以虚证常见[4]。中医认为,失眠是“外感六淫”、“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内伤情志”、“痰热内扰”、“心脑亏虚”、“瘀血内结”等原因所致,治疗中以益气养血、调和心脾、滋肾养肝、活血化瘀、宁心安神、交通心神、清心疏肝等为主[5]。由于失眠患者多为心脾两虚证,因此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归脾汤。有研究指出,归脾汤通过调整机体脏腑气血功能来改善患者睡眠症状,对稳定患者心神、促使患者尽快进入有效睡眠有积极作用[6]。本研究中的患者为心脾两虚者,所用归脾汤方中含有丹参、党参、黄芪、当归、生姜、大枣、龙眼肉等中药成分,可益气补血、健脾安神、宁心滋阴,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军海.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233.

[2]余建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3):45.

[3]古春青,张慧俭,任珊.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4):583.

[4]冯而标,黄瑞聪.归脾汤加减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18.

[5]高尚社.中医药治疗失眠近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60-163.

[6]余芳芳,王鹏.归脾汤治疗失眠临床运用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46-148.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1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胡椒炖猪肚治疗虚寒型胃炎

    我年轻时曾患胃病,痛起来便觉得胃冷,吃过很多药都没用。用毛巾捂住胸口,或者用热水袋保暖后,疼痛可以稍微缓解。后来,听说用胡椒炖猪肚对我这种病很有效,于是,我吃了一个冬天,病居然好了…

  • 固冲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固冲汤组成】2 【固冲汤方歌】3 【固冲汤方解】4 【固冲汤主治】5 【固冲汤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固冲汤的论述7.1 主证分析7.2…

  • 治疗失眠的偏方12

    牛肉250克,莲子、山药、茯苓、大枣各20克、小茴香各30克,食盐少许。将牛肉洗净切块,同莲子共人锅中加水适量,上火炖至半熟时,加入茯苓(布包)、大枣、小茴香、山药(洗净切片)、食…

  •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症急危,呼吸急迫平卧难。下肢水肿和心悸,中医虚劳脱症寻。诸多因素酿病成,心阴虚损累心阳。心阳气虚心血阻,心力衰竭病因生。 注:心脏阳气不足或心脏运行血液功能不良或障碍,很易…

  • 治疗白发的偏方4

    女贞子500克,巨胜子250克。水煎,每次服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本方是治疗阴虚血燥所致白发的良方。

  • 寸白虫(绦虫症)的中医治疗医案

    胡xx,女,51岁。〔主证〕病已7-8年,每当大便以前腹痛,少腹常有胀感,大便以后不时发现寸白虫片,魄门作痒,饮食正常,喜食甘味,大便通畅,因患此症多年,亦服多种驱虫之剂,但均失败…

  • 治疗白发的偏方27

    生熟地黄各2500克。将两地黄研细,以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克,每日3次,白酒送下。本方药专力宏,可用于各个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白发。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 内科卷》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内科卷》,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 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加味温胆汤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