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蓼

丛枝蓼
(《全展选编·内科》)

【异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

【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丛枝蓼,又名:簇蓼。
平卧或斜生草本,高30~60厘米。近基部多分枝,无中央茎的区别。单叶,互生,通常卵形,有时呈披针形,两端狭尖,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在叶缘和中脉上经常有小刺状毛;托鞘有缘毛。穗状花序,通常顶生或腋生,花穗细弱,具稀疏的小花,生在下部的间断不连;花被粉红色或白色;苞片漏斗状,绿色,无毛,通常具粉红色的边缘,上有缘毛。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9~10月。
生于溪边或阴湿处。分布我国南北各地。

【功用主治】治腹痛泄泻,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用)。

【选方】治急性胃肠炎:鲜吹风散(木兰科植物异形南五珠子藤)三十公斤,辣蓼草五公斤,加水至一百二十六公斤,煎熬浓缩至四十二公斤,加2%尼泊金作防腐剂。每服10~20毫升,每日取三至四次,儿童减半。(《全展选编·内科》)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100%辣蓼煎剂,成人每次60毫升,日服3次;小儿按体重服10~30毫升,每日3次。待体温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再续服2~3天停药。一般7天为一疗程。治疗54例,其中成人32例,小儿22例。成人组体温下降主正常所需时间最短30小时,最长4天;小儿组体温平均在36小时左右下降至正常。各种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成人组为3天,小儿组为2.5天;大便性状的改善较临床症状为晚,在体温下降及其他症状消失后,稀便仍可持续2~3天。全组病例大便培养阳性者共20例(其中弗氏杆菌18例,宋氏杆菌2例),治疗后复查全部阴性,转阴时间平均4~5天。成人32例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小儿18例痊愈,4例显著好转。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6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枳壳

    【中药名称】枳壳(《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枸橘"、"枳实"、"香橼"、"玳玳花"条。 【采集】7~8月间采收,从…

  • 慈竹叶

    慈竹叶(《草木便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慈竹叶)。 【植物形态】慈竹(《竹谱详录》),又名:子母竹(任昉《述异记》),义竹、孝竹(《竹谱详录》),甜慈…

  • 虎掌南星

    虎掌南星 RhizomaPinelliaePedatisectae  (英) PedatePinelliaRhizome  【别名】 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pedati…

  • 韩信草

    韩信草(《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力草、耳挖草(《生草药性备要》),金茶匙(《本革求原》),大韩信草(《南宁市药物志》),顺经草(《贵阳民间药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湖南…

  • 假蒟叶

    假蒟叶(《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假蒟"条。 【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苦辛,温。" 【功用主治】…

  • 樗白皮

    樗白皮(《药性论》) 【异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内皮。 【植物形态】臭椿(《群芳谱》…

  • 发菜_发菜的用法用量_发菜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功能主治:补血;利尿降压;化痰止咳。主妇女血虚;高血压病;咳嗽痰多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念珠藻科植物发菜的藻体。 原形态:植物体在潮湿环境下,被胶质鞘包围呈不规则…

  • 麦瓶草

    麦瓶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净瓶、米瓦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香炉草(《四川中药志》),梅花瓶(《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 鸡嗉_鸡嗉的功效_鸡嗉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鸡喉咙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调气;解毒。主噎膈;小便不禁;发背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 原形态: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

  • 一味药根

    一味药根(《贵州良间方药集》) 【来源】为豆科植物马棘的根。植物形态详"一味药"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性温,味苦涩。"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