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浆草

酢浆草
(《唐本草》)

【异名】酸箕(李当之《药录》),三叶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浆、赤孙施(《本草图经》),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选方》),酸浆草(《履巉岩本草》),雀儿草、酸母草(《永类钤方》),酸饺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汇精要》),酸草(《摘元方》),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纲目》),酸迷迷草(《纲目拾遗》),斑鸠草、酸味草(《生草药性备要》),三叶酸浆(《植物名实图考》),酸酸草(《分类草药性》),酸斑苋(《岭南采药录》),咸酸草、酸酢草(《福建民间草药》),酸得溜(《江苏植药志》),铺地莲(《南宁市药物志》),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江西民间草药》)、老鸭咀、满天星(《广西中药志》),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湖南药物志》),酸芝草、酸批子(《闽东本草》),东阳火草、水晶花(《上海常用中草药》),蒲瓜酸、鹁鸪酸(《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酢浆草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
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茎叶含多量草酸盐。另有谓叶含柠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茎含苹果酸。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性味】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味酸,有小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涩。"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①《唐本草》:"主恶疮瘸瘘捣敷之,杀诸小虫。""食之解热渴。"

②《本草图经》:"治妇人血结不通,净洗细研,暖酒调服之。"

③《滇南本草》:"治久泻肠滑,久痢赤白,用砂糖同煎服。"

④《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同地钱、地龙治砂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捣敷汤火蛇蝎伤。"

⑤《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干水止痒。"

⑥《医林纂要》:"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

⑦《分类草药性》:"截疟塞鼻;酒炒敷鱼口。"

⑧《岭南采药录》:"治麻疹,蛇毒,疥疮。"

⑨《陆川本草》:"消肿止痛,去腐肉。治疮痈溃烂。"

⑩《贵阳民间药草》:"清热,利尿,接骨。治尿结,黄疸。"

⑾《中国药植图鉴》:"用红糖混煎服,治流火(丝虫病初期)。"

⑿《陕西植药调查》:"健胃止咳。"

⒀《湖南药物志》:"治发热咳嗽,心胃气痛,疮疡肿胀作痛,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漱口。

【选方】①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②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⑤治尿结尿淋:酸浆草二两,甜酒二两。共同煎水服,日服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摘元方》)

⑦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酸浆酒)

⑧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⑨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⑩治鼻衄:鲜酢浆草杵烂,揉作小丸,塞鼻腔内。(《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闽东本草》)

⑿治疟疾:酢浆草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⒀治齿龈腐烂:鲜酢浆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次。(《江西民间草药》)

⒁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⒂治喘咳:鲜酢浆草一两,加米少许煮服,连服三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⒃治疔疮:鲜酢浆草,和红糖少许,捣烂为泥,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⒄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⒅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江西民间草药》)

⒆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永类钤方》)

⒇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外台秘要方》)

(21)治跌打新老损伤:㈠酢浆草根三钱,甜酒煎服。㈡鲜酢浆草四份,葱头二份,生姜一份,酒酿糟五份。同杵烂,炒热,布包熨之,俟温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2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服。(《闽东本草》)

(2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

(24)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5)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临床应用】①治疗失眠
取酸浆草10斤、松针2斤,加水8000毫升,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1小时,过滤去渣。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观察5000余例,有一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酢浆草1两,瘦猪肉1两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细沙虫草_细沙虫草的医疗用途_细沙虫草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白花石蚕、野霍香、泡草、香柯柯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主感冒;头痛;鼻塞;痢疾;湿疹;白斑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二齿…

  • 秋牡丹根_秋牡丹根的功效与作用_秋牡丹根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白头翁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清热解毒。主蛔虫病;蛲虫病;体癣;肌癣;中暑发热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秋牡丹的根。 原形态:秋牡丹…

  • 驴脂_驴脂的功效与作用_驴脂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驴膏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消肿。主咳嗽;疟疾;耳聋;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驴的脂肪。 原形态:驴,体型比马小,体重一般20…

  • 栗叶

    栗叶(《滇南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叶,植物形态详"栗子"条。 【功用主治】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钱)。"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收敛剂。外用涂漆疮…

  • 柠条根

    柠条根(《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植物形态详"柠条"条。 【采集】夏、秋季采挖,晒干,切片。 【性味】味微辛,性温。 【功用主治】滋阴养血。治高…

  • 石榴皮

    石榴皮(《雷公炮炙论》) 【异名】石榴壳(《雷公炮炙论》),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实壳(《别录》),酸榴皮(《纲目》),西榴皮(《闽东本草》)。 【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

  • 地柏枝

    地柏枝(《草木便方》) 【异名】地柏(《本草图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广西药植名录》),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岩柏枝(《贵州药植目录》),孔雀毛…

  • 了哥王根

    了哥王根(《岭南采药录》) 【别名】毒除根(《岭南采药录》),地棉根(《广州植物志》),定元根(《广西中兽医药植》),鱼胆根(《南宁市药物志》),地谷根(《广西中药志》),红赤七、…

  • 安息香

    安息香(《唐本草》) 【来源】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树或越南安息香的树脂。 【植物形态】①安息香树(《酉阳杂俎》)乔木,高10~20米。树皮绿棕色,嫩枝被棕色星状毛。叶互生,长卵形,…

  • 宽筋藤_宽筋藤有毒性吗_宽筋藤吃多了会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无地生须、青宽筋藤、伸筋藤、无地根、青筋藤、砍不死、打不死、软筋藤、松筋藤、大接筋藤、牛挣藤、大松身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