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苦参的功效2 苦参的作用3 苦参的临床应用4 苦参的副作用苦参的功效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脾胃虚寒者忌服。胃弱者慎用。

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苦参的作用

1、美容护肤作用: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中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2、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4、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5、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6、抗心律不齐作用:苦参碱能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对氯仿吸入所致的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兔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心肌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节律失常.此外,苦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苦参生物碱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苦参的临床应用

1、治痢疾:陈苦参七两 粉甘草七两.碾为末.用姜一钱与陈茶一撮煎水用煎药 大人服一钱婴儿服三分至五分.(《众妙仙方》)

2、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 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痔漏出血 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 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 炒黄为末净)一斤 地黄(酒浸一宿蒸熟 捣烂)四两.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 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4、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5、治谷胆 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 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 龙胆一合.为末牛胆丸如梧子大.以生麦汁服五丸 日三服。(《肘后方》)

6、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上三味 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 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

苦参内服可以治疗湿热性疾病

由于苦参为纯阴之品,沉降下行,因此常用于治疗下焦(指身体下部)湿热较盛的疾病,如湿热痢疾、黄疸、热淋、赤白带下等症,如《仁存堂经验方》,用苦参一味为丸治疗血痢;配木香、甘草为丸,治疗热痢;配地黄,以蜂蜜为丸服,可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在治疗黄疸时,可以和牛胆汁配合使用,可使黄疸消退较快;和当归贝母等药配合使用,可治疗妊娠小便不利,也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根据中医相生相克理论,由于糖是甜味的,苦味可以制约甜味,同时苦能燥湿,因此对糖尿病尤其是湿热盛的2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在临床组方上常常会加入适量苦参。另外,也常辨证应用到心律不齐、肿瘤和哮喘的治疗。

苦参的副作用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到,久用苦参擦牙治疗牙痛,药气进入人体,使人腰部沉重,有伤肾之弊。因此后代医家多认为苦参不可长期服用。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我曾经被腰部沉重的病痛折磨,坐得时间长了,走路就很困难,必须先慢走十几步后才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有一位武官对我说:‘你是不是用苦参擦牙了?’当时我因牙痛用苦参擦牙已经好几年了。这就是腰部沉重的原因。苦参擦牙,药气进入人体,它能伤肾脏,所以使人腰部沉重。后来有位管理宗庙礼仪的官员叫舒昭亮,也用苦参擦牙,时间久了也觉得腰部沉重。从此我深知苦参的弊病,就再也不用了。这是在以前的方中所没有记载的。”这是沈括记载苦参有伤肾之弊的一则笔记,他认为“此皆方书不载者”,说明在此之前对苦参的这一不良反应还未引起重视。苦参确有伤肾之弊。清朝张璐《本经逢原》载:“年高之人不可用也,久服苦参多致腰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1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补气方二

    豆浆200克,粳米59克;白糖适量。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或粳米如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入豆浆,继续煮至粥成,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本方补虚羸,肥健人,适合于体弱多病,形体消瘦者食用。

  •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方名】健骨解毒汤。【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

  •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本文详细的介绍了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临床配伍应用举例,麻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作用研究,麻黄的副作用及如何安全有效的使用麻黄等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站之前发布的麻黄相关…

  • 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方

    金钱草、海金沙各30克,鸡内金、牛膝、滑石各15克,威灵仙、石韦、车前子、冬葵子各20克.三棱10克。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取效。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单味丹皮解骨刺疼痛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肝降压、镇静等功效。主要适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打伤痛、急性阑尾炎、高血…

  • 中医健脾胃,补中益气的方药介绍

    健脾补气法的基础方为四君子汤。 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治脾虚呕吐、食少。 七味白术散:四君子汤加木香、藿香、葛根,治脾虚肌热、泄泻。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治脾虚呕吐、…

  • 白发方十三

    宣连若干克。将药用酒浸一宿,焙干为末,用蜜做丸如梧桐子大,午睡前酒吞20粒。

  • 小儿消积丸

    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 《重剂起沉疴 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日人渡边熙氏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中药的药量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居住的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药物等进行考虑的。由于使用的目的不同,用量也就有所不同。同一药物,…

  • 风寒湿痹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风寒湿痹的中药方剂

    风寒湿为痹之要,附子二乌常取效。搜邪扶正治顽疾,虫药巧用堪称妙。 痹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肿大、伸屈不利等症。在祖国医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