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

大豆黄卷
(《本经》)

【异名】大豆卷(《本草经集注》);大豆蘖,黄卷(崔禹锡《食经》),卷蘖(《食疗本草》),黄卷皮(《本草图经》),豆蘖(《纲目》),豆黄卷(《长沙药解》),菽蘖(《本经疏证》)。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黑大豆)发芽后晒干而成。植物形态参见"黑大豆"条。

【制法】大豆黄卷:取黑大豆洗净,浸泡至外皮微皱,捞出,置竹箩内,上盖湿蒲包,每日淋水1~2次,促使发芽。至芽长1厘米时,取出摊在筐内,先置有风处吹至半干(防止脱壳)。再行晒干即成。制大豆黄卷:取大豆黄卷置锅内,加入用淡竹叶、灯芯草煎成之药汁共煮,至药汁吸尽后,取出晒干(每大豆黄卷100斤,用淡竹叶20两,灯芯草10两)。

【药材】干燥种子呈椭圆形,稍扁,长0.7~1.2厘米,直径5~7毫米,种皮黑褐色或紫褐色,有横向皱纹或纵裂,多数破裂,露出黄白色的子叶。子叶两片,肥厚;胚根细长,伸出于种皮之外,长5~10毫米,极弯,淡褐色,硬脆易断。气无,味淡,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色黑褐、有皱纹及短芽者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崔禹锡《食经》:"味苦,生温。"

【归经】入脾、胃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②《要药分剂》:"入胃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解表邪,分利湿热。治湿温初起,湿热不化,汗少,胸痞,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湿痹,筋挛,骨节烦疼。

①《本经》:"主湿痹,筋挛,膝痛。"

②《别录》:"五藏(-作"五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毒(一作"止痛")。去黑皯,润泽皮毛。"

③《食疗本草》:"破妇人恶血。"

④《纲目》:"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

⑤《中药志》:"发表利湿。治湿热内蕴,汗少,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入散剂。

【宜忌】《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

【选方】①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大豆黄卷(醋拌炒干),大黄(微煨去皮)各-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平明以利大肠为度。(《圣济总录》大豆散)

②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大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为末,食前温水服一匙,日二服。(《普济方》黄卷散)

③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皮毛,补肾气:大豆蘖一斤。炒香熟,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宣明论方》)

④治小儿撮口及发噤:以初生时豆芽,烂研,以乳汁调与儿吃,或生研绞取汁,少许与服亦得。(《圣惠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2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野菊

    野菊(《日华子本草》) 【异名】苦薏(陶弘景),野山菊(《植物名实图考》),路边菊(《岭南采药录》),黄菊仔(《中国药植志》),野黄菊(《江苏植药志》),鬼仔菊(《广西中药志》),…

  • 黄瓜藤

    黄瓜藤(《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植物形态详"黄瓜"条。 【采集】6月采。阴干或鲜用。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

  • 狗爪豆

    狗爪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狗踭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白黎豆(《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龙爪豆、猫爪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猫豆(《广西药植名录》)。 …

  • 毛木通

    毛木通(《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的茎叶。 【植物形态】粗齿铁线莲,又名:线木通、大木通。攀援灌木。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生白色短柔毛。羽状复叶对生,长达23厘…

  • 兔打伞_兔打伞有什么医用价值_兔打伞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望江南、猴巴掌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毒蛇咬伤;痈疖;湿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头橐吾的根及全草。…

  • 金挖耳

    金挖耳(《分类草药性》) 【异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空军《常…

  • 泡泡草

    泡泡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棘豆多年生草本,高7~12厘米,全株呈白色。小叶3~4个轮生…

  • 虻虫_虻虫可以作为中药材吗_虻虫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牛蝇子、瞎眼蠓 性味:味苦;微咸;性凉;有毒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逐瘀消症。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

  • 金刚藤头

    金刚藤头(《四川常用中草药》) 【异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菝葜的根茎和嫩叶。 【植物形态】粉菝葜落叶藤状灌木。根茎块状,多横行,…

  • 涩草

    涩草(《四川中药志》) 【异名】锦标草、金钱标。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叶委陵菜的根。 【植物形态】银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极租,微弯,淡黄色,直径约1.5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