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扬草

大飞扬草
(《岭南采药录》)

【异名】大飞羊(《生草药性备要》),飞扬、神仙对坐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福建民间草药》),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闽南民间草药》),天泡草(《广东中药》),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奶子草、癣药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奶母草(《卫生简报》(3):11,1971)。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飞扬草
一年生草木,被粗毛,含白色乳汁,通常由茎基部分枝。枝常淡红色或淡紫色,匍匐状或扩展,长15~40厘米。叶对生;卵形至矩圆形,长1~4厘米,基部略狭而偏斜,边缘有小锯齿,中部通常有紫斑;托叶小,线形。杯状花序多数密集成腋生头状花序;总苞宽钟形,外被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花单性,无花枝: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雄蕊1;雌花单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3。蒴果阔卵形,长约1.5毫米,被毛,三角形。花期全年。

生于旷地、路旁、园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采集】夏、秋间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带根全草,长15~30厘米。根细长弯曲;茎圆柱形,粗1~3毫来,稍屈曲,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浅纵皱及小疣点,节明显,被黄绿色粗毛;质坚脆易断,断面木质白色,中空;叶多卷缩,纸质易碎;叶腋有花序,花细小,极多,干缩,或带蒴果。气弱而特异。

产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辛酸,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烈。"

②《岭南采药录》:"味酸苦,性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辛酸,微凉。"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疔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浮游虚火,敷牙肉肿痛。"

②《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疥癞。"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痈解毒,利尿止痢。"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通乳。治肠炎,痢疾,皮炎,湿疹,皮肤瘙痒,脚癣,产后少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②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③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握,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⑤治乳痈: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另取鲜草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加热水外敷。

⑥治小儿烂头疮,黄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飞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涤。

⑦治小儿疳积:大飞扬草一两,猪肝四两。炖服。(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带状疱疹: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五分调匀,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脚癣:鲜飞扬草三两,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云南)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肠炎及菌痢
飞扬草每日1~5两,水煎分3次服;或制成片剂,每次5片,日服3~4次;或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次。也有用飞扬草8钱,火炭母、凤尾草各5钱组成复方,煎水浓缩成膏状,再烘干研细装入胶囊(每粒含药0.6克),成人每服3粒,小儿7~12岁2粒,7岁以下1粒,每日4次,5天为一疗程。据2000余例急性菌痢及肠炎用各种不同剂量及剂型治疗观察,治愈率约在90%左右。据1743例菌痢的分析,脓血便消失最快为1天,最慢为9天,在3天内消失者78%;退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为4天,在1天内退热者占68%;粪便转阴时间最短2天,最长10天。如粪检几次为阳性者,药量可加倍,往往可使粪检迅速转阴,亦未发现副作用。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飞扬草4两,桔梗3钱,加水煮沸2小时,滤汁再煎,将两次药液合并过滤浓缩到6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据128例观察,近期控制33例(25.8%),显效36例(28.1%),好转46例(36.2%)。飞扬合剂对慢性气管炎的咳嗽,咳痰及肺部干湿性罗音近期疗效较好,但平喘作用不够理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体质越弱,疗效越差;单纯型比喘息型疗效较好;属于中医分型之虚寒型效果较差。如个别病人有头晕、便溏及感冒者,仍可继续服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蓝锡莎菊_蓝锡莎菊的副作用_蓝锡莎菊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兰锡莎菊、苦参、锡砂菊、蓝花岩参、犁头尖、犁头草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蓝锡…

  • 野西瓜苗_野西瓜苗的用药禁忌_野西瓜苗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秃汉头、野芝麻、和尚头、山西瓜秧、小秋葵、香铃草、打瓜花、灯笼花、黑芝麻、尖炮草、天泡草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咳。主咽喉肿痛;咳嗽;泻痢;疮毒;…

  • 豺肉

    豺肉(《食疗本草》) 【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肉,动物形态详"豺皮"条。 【性味】甘酸,温。 ①《食疗本草》:"酸。" ②《纲目》:"酸,热,有毒。" ③《医林纂要》:"甘苦酸,温。…

  • 蓑草_蓑草可以入药吗_蓑草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萦草、山草、龙须草、羊单、山茅草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感冒;小儿肺炎;肺痨咯血;衄血;尿血;经行不畅;热淋;乳腺炎;荨麻疹;外伤出血 …

  • 巴巴花_巴巴花的功效和作用_巴巴花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土黄花、巴巴叶、土黄芪、磨盘草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腮腺炎;甲状腺肿大;神经衰弱;小便不利;疮疖;脚癣和耳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

  • 王瓜

    王瓜(《本经》) 【异名】钩、索姑(《尔稚,),土瓜(《本经》),雹瓜(《圣惠方》),老鸦瓜(《本草图经》),野甜瓜、马雹儿(《丹溪纂要》),马剥儿(《医学入门》),马?瓜、公公须…

  • 斑竹花

    斑竹花(《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花。植物形态详"斑竹根"条。 【功用主治】治猩红热,用斑竹花二两,煎水服。

  • 芦笋_芦笋的用药禁忌_芦笋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虇、芦尖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利水通淋。主热病口渴心烦;肺痈;肺痿;淋病;小便不利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苗。 原形态:芦苇,…

  • 鳙鱼

    鳙鱼(《本草拾遗) 【异名】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本草求原》),…

  • 青兔耳风_青兔耳风的医用价值_青兔耳风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走马丹、紫背金牛、紫背草、走马胎、土兔耳风、血筋草、罗汉草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瘀止痛。主风寒咳嗽;头风痛;牙痛;风寒湿痹;跌打瘀肿;深部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