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初生调护

  怀娠:

  怀娠之后,必须饮食有常,起居自若,使神全气和,则胎常安,生子必伟。最忌食热毒等物,庶生儿免有脐突疮痈。

  初诞:

  婴儿在胎,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初离母体,口有液毒,啼声未出,急用软绵裹大人指,拭儿口中恶汁,得免痘疮之患。或有时气侵染,只出肤疮,易为调理。

  回气(俗谓草迷):

  初生气欲绝,不能啼者,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急以绵絮包裹抱怀中,未可断脐,且将胞衣置炭火炉中烧之,仍作大纸捻,蘸清油点着于脐带上,往来遍燎之。盖脐带得火气,由脐入腹,更以热醋汤洗脐带,须臾气回,啼声如常,方可浴洗毕,断脐带。

  便结:

  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大人以温水漱了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处咂三五次,每次要漱口,以红赤为度,须臾自通。

  浴儿:

  浴儿用猪胆一枚,投汤中,免生疮疥。浴时看汤冷热,无令儿惊而成疾也。

  断脐:

  断脐不可用刀剪,须隔单衣咬断,后将暖气呵七遍,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附上,当留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中寒,令儿肚中不调,或成内吊。若先断后浴,恐水入脐中,令儿腹痛。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者,宜急剔去,不然,虫自入腹成疾。断脐之后,宜用热艾厚裹,包用白绵。若浴儿将水入脐中,或尿在裙包之内,湿气伤脐;或解脱裙包,为风冷邪气所侵,皆令儿脐肿,多啼不乳,即成脐风。

  脐风:

  儿初生六七日,患脐风,百无一活。用青绢包大人指,蘸温水于儿上下牙根上,将如粟米大红泡子,拭破即愈。

  剃头:

  小儿月满剃头,须就温暖避风处。剃后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叶同研,却入生麻油三四滴,腻粉拌和头上拭,以避风伤,免生疮疥热毒。

  护养:

  小儿脾胃嫩弱,父母或以口物饲之,不能克化,必致成疾。小儿于天气和暖,宜抱出日中嬉戏,频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肉坚,可耐风寒,不致疾病。

  抱小儿勿泣,恐泪入儿眼,令眼枯。

  小儿夜啼,用灯心烧灰,涂乳上与吃,即止。

  小儿腹胀,用韭菜根捣汁和猪脂煎服。

  小儿头疮,用生芝麻口中嚼烂,涂之,切忌不可搽药。

  小儿患秋痢,与枣食之良,或与柿饼子食。

  小儿宜以菊花为枕,则清头目。

  小儿入夏,令缝囊盛杏仁七个去皮尖,佩之,闻雷声不俱。

  小儿一期之内,衣服宜以故帛、故绵为之。用新太暖,令肌内缓弱,蒸热成病。不可裹足复顶,致阳气不出,多发热。

  小儿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鸡肉能生蛔虫,宜忌之,非三岁以上勿食。

  忍三分寒,吃七分饱,多揉肚,少洗澡。

  小儿不可令就瓢及瓶饮水,语言多讷。

  小儿勿令入神庙中,恐神精闪灼,生怖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浑身浮肿:曲池合谷三里内庭行间三阴交。   水肿:列缺腕骨合谷间使阳陵阴谷三里曲泉解溪陷谷复溜公孙厉兑冲阳阴陵胃俞水分神阙。   四肢浮肿: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门三里三阴交。  …

  • 卷十·外八段锦

      先望孩儿眼色青,次看背上冷如冰,阳男搐左无防事,搐右令人甚可惊。   女搐右边犹可治,若逢搐左疾非轻,歪邪口眼终无害,纵有仙丹也莫平。   囟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知是必凶,忽陷…

  • 卷九·取灸心气法;取灸痔漏法;灸小肠疝气穴法;灸肠风下血法

      取灸心气法   先将长草一条,比男左女右手掌内大拇指根横纹量起。至甲内止,以墨点记;次比盐指、中指、四指、小指五指皆比如前法;再加同身寸一寸点定,别用秆草一条,与前所量草般齐,…

  • 卷三·刺法启玄歌(六言)

      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焫,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   出入要知先后,开合慎毋妄别,左手按穴分明,右手持针亲切。   刺荣无伤卫气,刺卫无伤荣血,循扪引导之因,呼吸调和寒…

  • 卷六·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经穴主治   《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 卷七·穴同名异类(聚英)

      一穴二名:   后顶:一名交冲。强间:一名大羽。窍阴:一名枕骨。脑户:一名合颅。   曲鬓:一名曲发。脑空:一名颞颥。颅囟:一名颅息。听宫:一名多所闻。   瘈脉:一名资脉。素…

  • 卷四·人神禁忌

      九部人神禁忌歌:   一脐二心三到肘,四咽五口六在首,七脊八膝九在足,轮流顺数忌针灸。   九部人神禁忌图:   此法:一岁起脐,二岁起心,周而复始,顺数。   十干人神:  …

  • 卷七·看部取穴

      《灵枢》杂症论:“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中部病取足太阴经,下部病取足厥阴经,前膺病取足阳明经,后背病取足太阳经。取经者,取经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

  • 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

      冲脉:   考穴:公孙二穴,脾经。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举足,两足掌相对取之。针一寸,主心腹五脏病,与内关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

  • 卷五·十二经纳干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