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 (6g)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9g)  细辛二两(3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2.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易能康。

【方解】 本方是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的证候而设。素体阳虚,本为虚寒阴证,应不发热,今反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表证脉当浮,今脉反沉微,兼见神疲欲寐,是知阳气已虚。此阳虚外感之证,若纯以辛温发散,不但因阳虚而无力作汗,或虽得汗而致阳随液脱,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在里以振奋阳气,鼓邪于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为治表里俱寒的典型方剂。

喉为肺系之门户,少阴肾经循喉咙,至舌根。若为暴哑,乃大寒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壮肾阳;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三药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此为以表里同治之方,易作上下同治之法,乃灵活运用,异病同治之体现。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甚,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不可不慎。

2.加减法:若证为阳气虚弱而见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参、黄芪合附子以助阳益气;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苏子、白芥子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湿滞经络之肢体 痛,加苍术、独活祛湿通络止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暴盲、暴喑、喉痹、皮肤瘙痒等属阳虚外感者。

【附方】

1.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 麻黄去节,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附子炮, 去皮,一枚, 破八片(9g)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助阳解表。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

2.再造散(《伤寒六书》)黄芪(6g) 人参(3g) 桂枝(3g) 甘草(1.5g) 熟附子(3g) 细辛(2g) 羌活(3g) 防风(3g) 川芎(3g) 煨生姜(3g) 水二钟,加大枣二个,煎一钟。槌法再加炒白芍一撮,煎三沸,温服。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麻黄细辛附子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均治阳虚外感风寒证,但前方证病重势急,外寒与里寒均较重,故以麻、附配细辛,助阳发汗,使表里之邪速解;后方证病轻势缓,故用麻、附配甘草,助阳益气而微发汗,使表里之邪缓解。此正是病有轻重,治有缓急之义。

麻黄细辛附子汤与再造散皆有助阳解表功用,但前方以麻黄与附子、细辛相配,为专于助阳发汗之剂,宜于素体阳虚,复感寒邪者。后方不仅用桂枝、羌活、防风及细辛、附子,更配大补元气之人参、黄芪;敛阴和营之白芍,故助阳解表之中,兼有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之功,宜于阳虚气弱,外感风寒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2.方论选录

钱潢《伤寒溯源集》卷9:“以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微发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也。”

 【临床报道】

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干姜、甘草、桂枝为主方,治疗两感证31例。其症以恶寒畏风,形寒肢冷,汗出如雨,汗出发冷,或有寒颤,或有高热,或有低热,头目眩晕,面色苍白,或肢冷,精神恍惚,精液自流,阴囊紧缩,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大或沉迟细小为特征。结果:30例痊愈,1例未经治而死亡;其中服药3剂而愈者21例,4~6剂而愈者4例,10剂痊愈者5例。[庞存生,等.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两感证31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88;(4):48]

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生脉散,再加桂枝为基础方,治疗病窦综合征42例。每日1剂,连续治疗30天为1疗程。均治疗满1疗程,长者达6个月以上。结果:明显好转27例(自觉症状消失,心室率比治前提高5次以上);好转12例(自觉症状消失,心室率比治前提前6次以上);无效3例(症状、心室率均无改善) 。[朱社教,等.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42例。陕西中医 1996;17(3):99]

【实验研究】

日本学者将麻黄细辛附子汤100μg/ml加于腹腔巨噬细胞的悬浮液中,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钙离子载体(CaI)A23187(1μg/ml)或血小板活化因子(PAF)1ng/ml刺激所致的腹腔巨噬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上升,与非添加组相比差异显著。显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对细胞膜具有某种稳定性有关。[沟口靖弘.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2):15]另有实验观察到:①对组胺释放的作用:以水、乙醇或丙酮和甲醇混合(1:1)溶媒提取的麻黄细辛附子汤0.4mg/ml,均能显著抑制特异抗原(海鞘)或非特异抗原刺激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其抑制率依剂量改变而改变。②对脂氧合酶活性的作用:以上三种溶媒提取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冲服分别使[1-14C]花生四烯酸和5-过氧羟基-6,8,11,14-二十四烯醇酸[5-HETE]的产生明显减少,抑制溶液中白血病细胞液中脂氧合酶的活性。③对活性氧的作用:以上三种溶媒提取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冲服剂分别使嗜中性细胞系统、黄花色精氧化酶系统产生的活性氧明显降低;因该方不抑制吞噬细胞的代谢,提示该方具有清除身体局部产生的活性氧的作用。于此表明本方有较强的抗过敏和抗氧化作用。[丹羽韧负. 麻黄细辛附子汤冲服剂的抗过敏及抗氧化作用机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9;11(3):1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0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宫颈癌方六

    黄芪45克,当归15克,香附12克,三棱、莪术、知母各15克,水蛭30克,鸡内金.15克,山豆根60克,桃仁、党参、炮山甲各15克,蚤休60克。将药共研细末来压片或成丸,每日服2-…

  • 乳腺癌方十九

    狼毒、红枣各500克。将二者共煮,去狼毒。吃红枣,每次5枚,每日2-3次。本方源于《抗癌中药》,功能益气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 仙方活命饮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白芷3g 贝母 防风 赤芍 归尾 甘草节 角刺 炮山甲 乳香 没药各3g 天花粉 金银花 陈皮各9g 【主治】疮疡肿毒初起,或以成脓而未溃者,红肿热痛,身热恶寒,舌苔薄白,…

  • 风寒湿痹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风寒湿痹的中药方剂

    风寒湿为痹之要,附子二乌常取效。搜邪扶正治顽疾,虫药巧用堪称妙。 痹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肿大、伸屈不利等症。在祖国医学中的“…

  •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金桔怎么吃

    金桔的吃法,金桔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金桔的功效与作用和金桔怎么吃。 本文目录 1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2 金桔的营养价值3 金桔怎么吃4 上火能吃金桔…

  • 刺五加籽的功效与作用

    刺五加籽的功效与作用 1、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血小板凝聚、维持血压平稳,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和改善微循环。 2、 改善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的血液流变特性。 3、 对神经功能兴奋和抑制…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防治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1,是指甲状腺功能增高,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机体氧化过程加速、代谢率增高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高代谢症群、神经心血管系等兴奋性亢进,甲状腺肿大、突眼症等特征…

  • 防止痔疮出血“小窍门”

    俗话说“十人九痔”,而痔疮的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结、大便后疼痛出血。如排便时疼痛便上有血,则是外痔;如便后滴血,出血量较多则多为内痔。下面就教你几招防治便血的办法:1、保持大便通畅,养…

  • 鼻咽癌方十八

    金银花30克,连翘、天花粉各6克,当归15克,蒲公英12克,乳香15克,赤芍、黄芩各6克,桃仁15克,菊花10克,大黄15克,知母3克,薄荷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为南昌市第一…

  • 乳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肝胆二经风热血燥(郁乳期)。【治法】疏肝养血,滋阴润燥。【方名】当归清营汤。【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山栀9克,赤茯苓9克,白芍9克,柴胡3克,川芎3克,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