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

【中文名】草豆蔻(《雷公炮炙论》)

【类别】种子类

【异名】豆蔻(《别录》),漏蔻(《南方异物志》),草果(《通志》),草蔻(《本草从新》),大草蔻(《药材资料汇编》),偶子(《中药志》),草蔻仁、飞雷子、弯子(《广东中药》)。

【来源】为婪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团。

【植物形态】草豆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状茎粗壮,棕红色。叶2列,具短柄;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0~55厘米,宽2~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疏毛或光滑;叶鞘膜质,抱茎,叶舌广卵形,长3~6毫米,密被绒毛。总状花序顶生,总花梗长30厘米,密被黄白色长硬毛;花疏生,小苞片宽大,长2.5~3.5厘米,外被粗毛,花后脱落;萼筒状,长约2厘米,外被疏柔毛,一边开裂,顶端3裂;花冠白色,花冠管长约1.2厘米,上部3裂,中间裂片长圆形,两侧裂片椭圆形,唇瓣阔卵形,先端有3个浅圆裂片,边缘具缺刻,白色,内面具淡紫红色斑点;侧生退化雄蕊极短或不存在,发育雄蕊1,花丝扁圆形,粗大,具槽;子房下位,卵田形,密被淡黄色绢毛,花柱细长,紧贴于花丝槽内,从药隔中穿出,基部具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膨大,顶端下陷,具缘毛。蒴果圆球形,外被粗毛,萼宿存,熟时黄色。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于林缘灌木丛边缘的草丛中或山坡高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秋季果实略变黄色时采收,采得后晒至八、九成干,剥去果皮,再晒至足干。或将果实用沸水略烫后晒至半干,去其果皮,再晒至足干。宜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干燥种子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中间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卵圆状多角形,长3~5毫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灰棕色,被一层白色透明的假种皮,背稍隆起,合点约在中央,种脐位于背侧面,种脊为一纵沟,经腹面至合点,破开后里面灰白色。气芳香,味辛辣。以个圆、坚实者为佳。
主产广西、广东等地。

《开宝本草》及《本草图经》均谓《别录》所载之豆蔻即草豆蔻,但观其所述形态及《证类本草》"宜州豆蔻"附图,似为Amomum属植物,与现用Alpinia属的草豆蔻不同。

【化学成分】种子含山姜素、小豆蔻明。

【炮制】拣净杂质,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草豆蔻),须去蒂,取向里子后皮,用茱萸同于鏊上缓炒,待茱萸微黄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②《药类法象》:"(草豆蔻)面包煨熟,去面用。"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毒。"

③《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温中,祛寒,行气,燥湿。治心腹冷痛,痞满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1)健脾燥湿:用于脾胃虚弱或寒湿郁滞引起的食欲不振,常配木瓜。
(2)温中止呕:用于寒湿郁滞中焦引起的胃痛呕吐,常配高良姜。

①《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②《开宝本草》:"下气,止霍乱。"

③《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④《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⑤《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逮,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湿热,皆不当用。"

②《本草备要》:"忌铁。"

③《本经逢原》:"阴虚血燥者忌之。"

【选方】①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满闷、心腹痛:草豆蔻肉八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两(锉碎)。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杵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亦妙。(《博济方》豆蔻汤)

②治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豆蔻子七枚(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广济方》豆蔻子汤)

③治冷痰呕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焙)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不拘时侯。(《圣济总录》豆蔻汤)

④治胃口冷,吃食无味及脾泄泻不止,兼治酒后数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一两(炙),肉桂(去皮)一两,陈皮(去白)一两,蛮姜一两。上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更入陈米末一钱,水一盏,枣二枚,同煎七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济方》草豆蔻散)

⑤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一枚,剥开皮,入乳香一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史载之方》豆蔻丸)

⑥治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黄连(去须)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胀三钱匕,水一盏,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草豆蔻汤)

⑦治老疟久而不瘥,及山岚瘴气,远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个(并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朴方圆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姜枣大二块(一块用湿纸裹煨,一块生用)。上分为二大剂,于发前临晓,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来早,再温服,留滓再煎二次。(《鸡峰普济方》草豆蔻散)

⑧香口辟臭:豆蔻、细辛,为末含之。(《肘后方》)

【名家论述】①朱震亨:"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若热郁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必用栀子之剂。"

②《纲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

③《本草经疏》:"豆蔻,辛能破滞,香能入脾,温热能祛寒燥湿,故主温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呕吐也。脾开窍于口,脾家有积滞,则瘀而为热,故发口臭,醒脾导滞,则口气不臭矣。辛散温行,故下气。寒客中焦,饮食不消,气因闭滞则霍乱。又散-切冷气、消酒毒者,亦燥湿破滞、行气健脾开胃之功也。产闽之建宁者,气芳烈,类白豆蔻,善散冷气,疗胃脘痛,理中焦。产滇、贵、南粤者,气猛而浊,俗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疠,消谷食,及一切宿食停滞作胀闷及痛。"

④《本草求真》:"草豆蔻,辛热香散,功与肉蔻相似,但此辛热燥湿除寒,性兼有涩,不似肉蔻涩性居多,能止大肠滑脱不休也。又功与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风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见当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热浮散,专治瘴疠寒疟也。故凡湿郁成病,而见胃脘作疼,服之最为有效。若使郁热内成,及阴虚血燥者,服之为大忌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2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羊肉

    羊肉(《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 【动物形态】①山羊(陶弘景)体长1~1.2米。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皆有角1对,雄性的角特大;角基部略呈三…

  • 猴枣_猴枣的功效作用_猴枣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猴子枣、羊肠枣、猴丹、申枣 性味:性苦;微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豁痰定喘;解毒消肿。主痰热喘咳;咽痛喉痹;惊痫;小儿急惊;瘰疬痰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小丁香

    小丁香(《云南中草药》) 【异名】小万年青、蓝花地丁(《云南中草药选》),紫花地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小远志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远志多年生草本,高1…

  • 橄榄根_橄榄根有什么药用价值_橄榄根泡酒

    基础信息 别名:白榄根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络;利咽喉。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脚气;咽喉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album…

  • 榛子

    榛子(《日华子本草》) 【异名】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榛的种仁。 【植物形态】榛(《诗经》)落叶灌…

  • 川牛膝_川牛膝的副作用_川牛膝可以口服吗

    基础信息 别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龙牛膝 性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

  • 野酒花_野酒花多吃有影响吗_野酒花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酒花、香蛇麻、啤酒花、蛇麻、忽布 性味:性苦;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安神;抗痨;利尿。主消化不;不思饮食;癔病;失眠;痨嗽;膀胱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

  • 粉萆

      粉萆  RhizomaDioscoreaeHypoglaucae  (英)HypoglaucousCollettYamRhizome  【别名】 黄萆、黄山姜、黄姜。   【来…

  • 粟米_粟米可以入药吗_粟米有毒性嘛

    基础信息 别名:白粱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 性味:味甘;咸;性凉 功能主治: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

  • 豹子眼睛果_豹子眼睛果的功效与作用_豹子眼睛果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大罗伞、山豆根 性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口糜;风湿热痹;胃痛;小儿疳积;跌打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