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蒿芩清胆汤

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青蒿脑钱半至二钱(4.5~6g) 淡竹茹三钱(9g) 仙半夏钱半(4.5g) 赤茯苓三钱(9g) 青子芩钱半至三钱(4.5g~9g) 生枳壳钱半(4.5g) 陈广皮钱半(4.5g)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三钱(9g)

【用法】 原方未著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方歌】: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方解】 本方为治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内阻之证。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以致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热偏重,故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痛。胆热犯胃,液郁为痰,胃气上逆,故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湿阻三焦,水道不畅,以致小便短少,其色黄赤。治宜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四药相伍,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为佐使药。综合全方,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则诸症均解。

本方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胆胃不和,胃虚气逆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法:若呕多,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湿重,加藿香、薏苡仁、白蔻仁以化湿浊;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属少阳胆与三焦湿遏热郁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暑湿疟…当辨其暑重于湿者为暑疟,…暑疟,先与蒿芩清胆汤清其暑。”

2.方论选录

何秀山《重订通俗伤寒论》:“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 。“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

【临床报道】

用蒿芩清胆汤治疗肠伤寒有较好的疗效。肠伤寒是感染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夏秋季节脾胃功能减弱,湿与热互结肠胃,酝酿熏蒸而致病。王氏以加味蒿芩清胆汤治疗肠伤寒50例。处方组成:青蒿、柴胡、知母、茯苓、黄芩各15g,石膏、滑石各30g,大青叶20g,甘草6g,法半夏12g,陈皮、枳实、竹茹各10g。上药每日1剂,每剂3煎,分早、中、晚饭前空腹服。3剂为1疗程,连服3剂无效者停药。结果:速效(药后24h内体温恢复正常,并不再回升,主要症状消失者)14例,显效(24h内热减,48h内体温恢复正常,并不再回升,主要症状消失者)24例,有效(药后48h内热减,72h内体温恢复正常,并不再回升,主要症状消失者)11例,无效(72h后,体温症状不减者)1例。[王如政.加味蒿芩清胆汤治疗肠伤寒50例。新中医 1996;28(12):42]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2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输尿管结石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利湿,通淋逐石。【方名】逐石汤。【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沙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

  • 《健康大讲堂:汉方青草药养生圣经》

    《健康大讲堂:汉方青草药养生圣经》收录常见青草药160种,依药名首字笔画数编排,查找方便,每种青草药皆附有彩色图片,清晰呈现青草药样貌,并详细说明别名、特征、采集、性味、功能、用途…

  • 麻黄附子细辛汤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组成】麻黄、细辛各14.5克,附子7克。以水三合,煎成一合,去渣。一日三次,温服。 【症状表现】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补充:手足冷,时欲寐,…

  • 漫谈大黄附子汤,读大黄附子汤之我见

    大黄附子汤载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篇,是治疗冷积便秘而正气未虚证的代表方剂,具有温阳散寒、泻下冷积之功。因此,本方也可说是温下剂的代表方。唐·孙思邈在本方的基础上创制了…

  • 月经过多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郁血热。【治法】平肝解郁,调冲止血。【方名】平肝开郁止血汤。【组成】醋炒白芍30克,土炒白术30克,酒洗当归30克,丹皮9克,三七根末9克,酒炒生地9克,甘…

  • 烫伤的偏方1

    生姜汁治烧烫伤药物:生姜适量。用法:将生姜捣成泥,取姜汁,用姜汁涂抹患处。每日数次。功能:消炎止痛。疗效:效果特佳

  • 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小儿早期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红热腮肿疼,病情轻重较悬殊。轻者腮肿无痛苦,重者高烧卧床痛。少阳阳明有蕴热,复感蕴毒邪热结。经脉失通气血阻,壅遏腮部肿胀疼。 注:腮腺炎以发热,两腮肿疼为特征。为小儿常见传染病…

  • 宫颈癌方五

    泽漆100克,鸡蛋3个。加水适量,泽漆与鸡蛋共煮,煮熟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本方出自《陕西中草药》适用于宫颈癌。

  • 治疗失眠的偏方8

    鲜藕1节,梨1个。将藕洗净,去藕节与外皮,梨去皮、核,切碎,分别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2汁合并,代茶饮。藕生用熟用作用有所不同,熟者甘温,最宜心脾,健脾开胃,益血补心;生者甘寒,能清…

  • 痹证是什么意思?痹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和方药运用

    痹与闭通,谓闭阻经脉,影响气血而为病也。根据《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说明“痹证”的形成,并非单一的因素,而是由于风寒湿相互影响的结果。李中梓说:“四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