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土。

  甲申时,气纳三焦之荥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子母相生。

  流注图——足厥阴肝之经

  足厥阴肝之经,乙主,与庚合,肝引血行。

  乙酉时开肝为井木。

  丁亥时,心荥火。

  己丑时,脾俞土,并过肝原。

  辛卯时,肺,经金。

  癸巳时,肾,合水。

  乙未时,血纳包络之荥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

  流注图——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丙主,与辛合,小肠引气行。

  丙申时开小肠井金。

  戊戌时,胃荥水。

  庚子时,大肠俞木,并过小肠原。

  壬寅时,膀胱经火。

  甲辰时,胆合土。

  丙午时,气纳三焦之俞木,丙属火,是以木生火也。

  流注图——手少阴心之经

  手少阴心之经,丁主,与壬合,心引血行。

  丁未时开心为井木。

  己酉时,脾荥火。

  辛亥时,肺俞土,并过心原。

  癸丑时,肾经金。

  乙卯时,肝合水。

  丁巳时,血纳包络之俞土,丁属火,是以火生土也。

  流注图——足阳明胃之经

  足阳明胃之经,戊主,与癸合,胃引气行。

  戊午时开胃为井金。

  庚申时,大肠荥水。

  壬戌时,膀胱俞木,并过胃原。

  甲子时,胆经火。

  丙寅时,小肠合土。

  戊辰时,气纳三焦之经火,戊属土,是以火生土也。

  流注图——足太阴脾之经

  足太阴脾之经,己主,与甲合,脾引血行。

  己巳时开脾为井木。

  辛未时,肺荥火。

  癸酉时,肾俞土,并过脾原。

  乙亥时,肝经金。

  丁丑时,心合水。

  己卯时,血纳包络之经金,己属土,是以土生金也。

  流注图——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庚主,与乙合,大肠引气行。

  庚辰时开大肠井金。

  壬午时,膀胱荥水。

  甲申时,胆俞木,并过大肠原。

  丙戌时,小肠经火。

  戊子时,胃合土。

  庚寅时,气纳三焦之合,土庚属金,是以土生金也。

  流注图——手太阴肺之经

  手太阴肺之经,辛主,与丙合,肺引血行。

  辛卯时开肺为井木。

  癸巳时,肾荥火。

  乙未时,肝俞土,并过肺原。

  丁酉时,心经金。

  己亥时,脾合水。

  辛丑时,血纳包络之合水,辛属金,是以金生水也。

  流注图——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壬主,与丁合,膀胱引气行。

  壬寅时开膀胱井金。

  甲辰时,胆荥水。

  丙午时,小肠俞木,所过本原京骨木原在午,

  水入火乡,故壬丙子午相交也,兼过三焦之原阳池。

  戊申时,胃经火。

  庚戌时,大肠合土。

  壬子时,气纳三焦井金。

  流注图——足少阴肾之经

  足少阴肾之经,癸主,与戊合,肾引血行。

  癸亥时开肾为井木。

  乙丑时,肝荥火。

  丁卯时,心俞土,并过肾原太溪,又过包络

  原大陵。

  己巳时,脾经金。

  辛未时,肺合水。

  癸酉时,血纳包络之井木,谓水生木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五·八脉配八卦歌

      乾属公孙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离居列缺坤照海,后溪兑坎申脉联。补泻浮沉分逆顺,随时呼吸不为难,仙传秘诀神针法,万病如拈立便安。

  • 卷一·刺要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歧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

  • 卷四·三衢杨氏补泻

      一、爪切者: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致令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二、指持者: …

  • 卷三·刺法启玄歌(六言)

      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焫,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   出入要知先后,开合慎毋妄别,左手按穴分明,右手持针亲切。   刺荣无伤卫气,刺卫无伤荣血,循扪引导之因,呼吸调和寒…

  • 卷八·肠痔大便门

      肠鸣:三里陷谷公孙太白章门三阴交水分神阙胃俞三焦俞。   肠鸣而泻:神阙水分三间。   食泄:上廉下廉。   暴泄:隐白。   洞泄:肾俞。   溏泄:太冲神阙三阴交。   泄…

  • 卷一·刺禁论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歧伯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谓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谓肾神,从之有福…

  • 卷九·灸寒热;灸疮要法;贴灸疮

      灸寒热   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趾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

  • 卷五·流注时日

      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以阴为阖,阴以阳为阖,阖者闭也。闭则以本时天干,与某穴相合者针之。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

  • 卷十·三关

      风关易治,气关难治,命关死候。   左手应心肝,右手应脾肺,男主左女主右。   三关者,手食指三节也。初节为风关,寅位;二节为气关,卯位;三节为命关,辰位。   夫小儿初生,五…

  • 卷八·疮毒门

      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   疔疮生手上:曲池(灸)。   疔疮生背上:肩井三里委中临泣行间通里少海太冲。   瘰疬:少海(先针皮上,候三十六息,推针入内,须定浅深,追核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