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

白前
(《别录》)

【异名】石蓝、嗽药(《唐本草》)。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①柳叶白前,又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匍匐。茎直立,单一,下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3~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反卷;下部的叶较短而宽;顶端的叶渐短而狭。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8~15毫米,中部以上着生多数小苞片;花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紫色,5深裂,裂片线形,长约5毫米,基部短筒状;副花冠5,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较蕊柱短;雄蕊5,与雌蕊合成蕊柱,花药2室;雌蕊1,子房上位,2心皮几乎分离,花柱2,在顶端连合成一平盘状的柱头。蓇葖果角状,长约7厘米。种子多数,顶端具白色细绒毛。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于溪滩、江边砂碛之上或山谷中阴湿处。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②芜花叶白前,又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根茎匍匐,节上簇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幼枝被棕色毛茸,老枝往往残留一部分毛茸。叶对生,几无柄;叶片椭圆形,长2.5~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圆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聚伞状花序腋生;花萼黄绿色,近于全裂,裂片卵形;花冠黄白色,深5裂,裂片卵圆形;副花冠5,黄绿色,肉质瘤状,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雄蕊5,药覆盖蕊柱先端;子房上位,由2个几乎分离的心皮组成,两花柱顶端连合而成肥厚平盘状柱头。蓇葖果1~2个,狭长卵形,长约4.5厘米。种子多数,顶端具白色细绒毛。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及分布与柳叶白前同。两者常群生一起。

【采集】8月挖根,或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药材】①柳叶白前

又名:鹤管白前。为干燥的根茎及根,弯曲扭转而成团状。根茎呈管状,细长有节,略弯曲,长约4~15厘米,直径1.5~5毫米,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有细纵皱纹,节部膨大,常有分歧,并密生须根,顶端常残留灰绿色或紫棕色的地上茎;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类圆形,中空或有膜质的髓。根细长弯曲,长约1~10厘米,多数呈毛须状,表面棕色或紫棕色,有细缴皱,并具多数小须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扩大镜下可见中心木部。气微弱,味甜。

②芫花叶白前

干燥的根及根茎,形状与柳叶白前相似,但根茎及地上茎节部的芽对生而显著;根较长而粗,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5~1毫米;色亦较浅,常为灰黄色。气微弱,味微甜。

以上两种,均以根茎粗、须根长、无泥土及杂质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江苏、湖北、江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三萜皂甙、海罂栗甙元A、B(glaucogeninA,B)、海罂粟甙A(glaucosideA)及海罂粟甙元C-黄花夹竹桃单糖甙(glaucogenin-C-mono-D-theve-toside)等。芫花叶白前含三萜皂甙。

【炮制】白前: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稍浸泡后捞出,润透,切段,晒干。蜜白前:取白前片用炼蜜加水适量拌匀,文火炒至蜜汁全部吸干,呈老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白前片100斤,用炼蜜25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前,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时后漉出,去头须了,焙干。任入药中用。"

【性味】辛甘,微温。

①《别录》:"味甘,微温,无毒。"

②《药性论》:"味辛。"

③《药材资料汇编》:"味苦,微辛。"

【归经】入肺经。

①《纲目》:"手太阴。"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泻肺降气,下痰止嗽。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①《别录》:"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②《唐本草》:"主上气冲喉中,呼吸欲绝。"

③《日华子本草》:"洽贲豚肾气,肺气烦闷及上气。"

④《纲目》:"降气下痰。"

⑤《本草备要》:"泻肺。"

⑥《福建中草药》:"行气消积,健脾和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宜忌】《本草经疏》:"凡咳逆上气,咳嗽气逆,由于气虚气不归元,而不由于肺气因邪客壅实者,禁用。"

【选方】①治久患暇呷咳嗽,喉中作声,不得眠:白前,捣为末,温酒调二钱匕,服。(《梅师集验方》)

②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两,桑白皮、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顿服。若重者,十数剂。忌猪肉、海藻、菘菜。(《近效方》)

③治胃脘痛,虚热痛:白前和重阳木根各五钱。水煎服。

④治疟母(脾肿大):白前五钱。水煎服。

⑤治小儿疳积:白前、重阳木或兖州卷柏全草各三钱。水炖服。

⑥治跌打胁痛:白前五钱,香附三钱,青皮一钱。水煎服。(③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38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地鳖(土鳖虫)

    地鳖(土鳖虫) 【英文名】EUPOLYPHAGASEUSTELEOPHAGA 【来源】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

  • 深山黄堇_深山黄堇可以食用吗_深山黄堇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石莲、断肠草、田饭酸、水黄连、千人耳子、鸡粪草 性味:微苦;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带下;痈疮热疖;丹毒;风火赤眼 生长采收 来源…

  • 无患树蔃

    无患树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根。植物形态详"无患子"条。 【功用主治】治外感发热,咳嗽,吐血,白浊,白带。 ①《岭南采药录》:"吐血,合瘦猪肉煎汤饮。…

  • 苦楝皮_苦楝皮治什么病_苦楝皮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疗癣。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

  • 萝芙木

    萝芙木(《中国药植志》) 【异名】山辣椒、山马蹄、山胡椒、萝芙藤(《中国药植志》),矮青木、羊屎子、青辣椒、塘婢粘,野辣椒(《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假辣椒、鱼胆木、羊姆奶、毒狗药(…

  • 海鲶_海鲶的药用价值_海鲶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骨仔、油松、骨鱼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敛疮。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鞘膜积液;慢性皮肤溃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鲶科动物中华海鲶的肉。 原形态:中华海鲶,体…

  • 金钟茵陈_金钟茵陈作用与功效_金钟茵陈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黄花茵陈、吊钟草、灵茵陈、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鬼麻油、刘奇奴、铃茵陈、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山茵陈、金花屏、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罐子草、北刘寄奴、节节瓶…

  • 人参_人参的主要功效_人参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人街、鬼盖、黄参、玉精、血参、土精、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棒锤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

  • 清风藤_清风藤有什么副作用_清风藤有什么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跌打肿痛;骨折;深部脓肿;骨髓…

  • 蛴螬

    蛴螬(《本经》) 【异名】蟦(《尔雅》),蟦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蜰齐、敦齐(《别录》),乳齐(陶弘景),土蚕(《安徽药材》),老母虫(《四川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