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化汤方:主治胃炎胃脘痛的方子

组成:木香10g,陈皮10g,枳实10g,黄连8g,吴茱萸3g,苍术炭10g,防风6g,苏叶6g,香附10g,郁金10g,瓦楞子10g,紫草6g,炒杏仁6g,炒桃仁6g,山楂炭10g,醋炙元胡6g,醋炙五灵脂6g,炒白芍10g,甘草6g,生黄芪10g,大黄炭10g,生姜6g(切片)。

上药以水4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生冷黏滑腥臭之品。

功能:和胃化滞,疏肝止疼,健脾化湿,败毒化腐,调营和卫。

主治:胃脘痛,包括胃炎、胃窦炎、十二指肠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以脾胃取象于仓廪,指脾胃比类于一大仓库,应有尽有,无所不备,有条理者,出出进进,有条不紊;无条理者,则杂乱无序,无序则积压霉烂,久则仓廪将败矣。比类于脾胃而为病象,则气、血、痰、瘀、食、湿、冷、火、虫蛀等胶着于四壁而物将腐化而病脾胃。至于对脾胃病的治法,前人之述备也。如张景岳指出:“脾胃有病,宜治脾胃,然脾为土脏,灌及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胃,而脾胃中也皆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而不知风寒湿热,皆能犯脾,饮食劳倦,皆能伤脾,如风邪胜者宜散之,寒邪胜者宜温之,热邪胜者宜寒之,湿邪胜者宜燥之,饮食停积者宜行之,劳倦内伤者宜补之。”盖脾胃之论,详于东垣,其治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清叶天士始知脾胃当分而治之,指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故凡遇禀之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肤燥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辛开苦降,也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然而有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酒性气悍气淫,适足以大热大毒以损人,大有“腐穿肠胃”之虞。《医贯》把一瓷缸比类于胃,何似乃尔,以酒肉充腹以伤其胃,以妄为常,耗散其真以伤其肾,五内俱损,重在脾胃,即所谓“形盛于外而悴其内也”。今之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治之较难,笔者以为这瓷缸(胃),若只是盛五谷水液者,一旦有所郁滞,以水冲之则净,若是这瓷缸是盛酒肉油腻之物者,水冲不净,必以砂碱冲荡之,再以净水冲之,始可洁净。所以今人之脾胃病,但靠几味中药,平胃、二陈、香砂六君等则难以奏效,必以复方重剂,亦裘沛然先生之“大方复制”之法,即顺气化滞、败毒消肿、运脾化痰、活血化瘀、疏肝化郁、化腐生肌等众方协力,荡尽污浊,胃气始可生发,而敦阜可成。所谓:“敦阜之纪,是为广化也”。然而,临床治疗,又当有所侧重,从权可也。

  1.胃脘痛(胃窦炎)

表某,38岁,1991年10月15日初诊。

患胃脘痛已10多年,几经治疗病将愈。旬日以来,又绵绵作痛,不欲饮食,经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目前,脘痛喜温喜按,心中嗜杂不安,寐劣多梦,精神萎靡。有时呕恶酸苦,背部亦觉掣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时干时稀,有时灰黯,扪之上脘处有压痛,叩之胀满,按脐部,有漉漉水声,脉弦滑,舌淡红,苔薄白,根部灰腻。

予大广化方,连续服药15剂,胃气始得降下,续于原方去白芍、桃仁再服15剂。月余(11月28日)复作钡餐透视,胃窦炎基本消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尚未愈合。仍予前方加减隔日服药一剂,至1992年6月17日钡餐透视,胃及十二指肠无异常发现。

  2.胃脘痛

王某,36岁,1993年8月3日诊。

患浅表性胃炎已半年余,曾服逍遥丸、胃必治、快胃片等其病减而未瘥。目前,胃脘痞胀不思饮食,胃中反酸,胃灼热感,每逢阴天病重,晴天病轻,脉弦滑,舌淡瘦小,苔白滑。

与大广化方连服7剂,腹胀减轻,反酸亦轻,饮食增加,病虽已显小效,但未增任何不适之感,仍步原方化裁。断续服药月余,病若失,停药观察,至10月中旬,胃中又有反酸、痞胀之感,原方化裁,偏重温通,继服药20剂,11月20日经医院胃镜检查,胃炎基本消失,不过有时尚觉胃脘痞满不适。大广化方3剂,磨为细末加胆南星适量,装入胶囊,每日服3次,每次6粒。长期服之。1994年3月21日,又作胃镜检查,提示,胃炎消失。

食欲正常,嘱停药。

  3.胃脘痛(浅表性胃炎)

宋某,男,40岁。1992年4月7日诊。

胃脘痞胀,绵绵作痛,连续服中西药品,其病时好时坏,未得痊愈。上月经某某医院作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自服西药多种,效果不显,转来门诊。目前形体虚弱,精神委顿,面色苍白不华,不欲饮食,胃脘绵绵作痛,大便经常溏薄,四肢疲倦,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腻。

病起于饮食不调,中气虚弱,运化无权,胃失和降,久久不得其瘥,以致溃疡续发,痰食郁滞于中,绵绵作痛,旷日持久,脾阳又不得敷布,以致形神俱衰,四肢疲倦脉沉细,舌淡,苔白腻等候,均属中气亏虚,胃气寒滞之证,治当调补中气,祛寒化滞。大广化方加减。

木香10g,陈皮15g,良姜6g,姜黄10g,吴茱萸5g,炒枳壳10g,半夏15g,防风10g,海螵蛸15g,紫苏10g,苍术10g,生地炭20g,砂仁6g,元胡10g,当归6g,山楂炭10g,生黄芪10g,甘草10g。

上药以水4杯,文火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辛辣、油腻及甜酸之品。

治疗经过:连续服药12剂,仍胃疼不避,大便稀薄,仍守原方,苍术炒炭,加白术炭、陈皮炭、桂枝炭、黑良姜炭续服。连续服药18剂,大便稀薄愈,腹疼已止,形神渐旺,脉亦不若前甚,舌质已转红活,苔亦不若前之腻滞,嘱继续服药,每服3剂,休息1天。又继续服药26剂,体质明显好转,经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痊愈。弟子问,老师治胃病,用炭药何为?答:凡草木经过火化而生土,非特为止血。

4.胃脘痛(轻度胃溃疡)

周某,男,55岁,1992年7月6月诊。

胃脘痛,迄今年余,脘腹痞胀,绵绵作痛,甚则呕吐酸水,泛泛不欲食,四肢倦怠,懒于动作,形体逐渐消瘦,大便经常稀薄,小便清长,前在某医院作钡透提示:轻度胃溃疡。脉象沉细,舌质淡白,舌苔薄白,根部罩灰。

寒郁中脘,气滞痞痛,为脾失运化之权,胃失和降之职,以致胃脘作痛,泛泛不欲饮食,甚则呕吐酸水。脾气乏运,久则四肢疲倦,懒于动作,大便间行稀薄,治当温中祛寒,理气化滞,恐一时难复,治当缓图,宗大广化方意。

木香10g,良姜6g,姜黄6g,吴茱萸5g,海螵蛸15g,陈皮15g,半夏15g,苍术炭10g,白术炭10g,防风6g,紫苏梗15g,炒元胡15g,白及10g,炒枳壳10g,云茯苓15g,黄芪10g,炒香附20g,黄连5g,甘草10g。

上药以水4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汁1杯,日分2次温服。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二诊:上方连服6剂,诸证均减。仍守原方继进。

三诊:原方续服16剂,脘痛逐渐消失,痞胀亦减大半,原方加台参10g,继续服之。

四诊:10月21日继续服药30余剂,形体逐渐丰腴。透视示,溃疡消失。但脉尚弱,予香砂六君丸、人参归脾丸,嘱服药两个月,以资巩固。

——本文摘自《孙朝宗临证试效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5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消石散治疗胆结石(胆石症)

    主治:胆石病。 处方:火硝、明矾、郁金、滑石、香附、黑丑、甘草。 用法:共研细末,装胶囊或压片,每日3次,每次5克,2个月为1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 疗效:本组31例,服药时间最…

  • 治病广泛的马鞭草

    马鞭草又叫铁马鞭、自马鞭、疟马鞭,皆以穗类鞭鞘而得名。为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鞭草的全草或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杀虫,治痢,利水消肿,通经散瘀之功效,故临…

  • 民间的补血方法二

    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

  • 柴胡疏肝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柴胡疏肝散组成】2 【柴胡疏肝散方歌】3 【柴胡疏肝散方解】4 【柴胡疏肝散主治】5 【柴胡疏肝散医案】6 【医案分析】【柴胡疏肝散组成】 陈皮 柴胡各6g 川芎 …

  • 沙苑子白菊花茶

    [原料]沙苑子30克,白菊花10克。[做法]上两味,同入锅,加水煎煮成300毫升。[用法]分6次,当茶饮,温服。当日服食完。[功效]平补肝肾,降低血脂,降压明目。[主治]高脂血症,…

  •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黄连解毒汤》

    内容提要 本书为《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设上、中、下三篇,分别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对黄连解毒汤予以阐述,包括黄连解毒汤的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古今医家的论述,黄连解…

  •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

    《民间祖传秘方大全(第3版)》是作者吴静、陈宇飞上拜当代名医、下访民间郎中、旁及历代医籍,撷英采华而集腋而成。全书分内、外、妇、儿、传染、五官、皮肤科等七章编写,涉及病症300余种…

  • 治疗阴茎癌的偏方2

    土茯苓60克、银花12克、威灵仙10克、白藓皮10克、丹参6克、苍耳子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另用茶叶加盐适量煎汁外洗局部。

  • 鼻咽癌方四

    地黄18克,郁金9克,巴豆7.5克。各药共研细末,以醋注丸,如绿豆大小,每次2丸,2小时1次,浓茶送下,服至吐泻停止。本方攻毒抗癌,对鼻咽癌有效。

  • 鱼脑石散(经验方)

    鱼脑石散(经验方):鱼脑石15克、冰片3克、辛夷花10克、细辛3克,共为极细末,每日吹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