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杏汤医案分析

【组成】桑叶3g 象贝3g 香豉3g 栀皮3g 梨皮3g 沙参6g 杏仁4.5g

【主治】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病案】安某,女,2岁,维吾尔族。患儿于1991年11月初因高热、咳喘、烦燥不安在某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经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先锋霉素治疗近一月,出院后仍时有咳嗽,时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家长先后喂服交沙霉素和头孢氨苄诸药不效,两月以来,症状渐重,乃来求治。患儿家居工厂住宅区,居室狭小,通风不良,冬令以火炉取暖,室温高而干燥。其父母亦日晨间常感鼻咽干燥。患儿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舌红苔薄黄燥,脉数,指纹青紫。投以桑杏汤三剂咳嗽减轻,继进五剂,遂获全功。 (摘自《新疆中医药》)

【分析】桑杏汤原为初秋温燥而设,然在本病例中,患儿吃中药时已是12月份的深秋入冬了时节,但“以火炉取暖,室温高而干燥”,这便很似在家居的小环境里制造了一个初秋温燥的气候。再看其症状表现:“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舌红苔薄黄燥,脉数”均是很明显的温燥化热之象。时经两月,又在一个温高气燥的环境中,此时津液损伤定是不轻,试想咳嗽怎么能止?

看看本方,方中桑叶禀金秋肃降之气,又经霜而妆,故具有清热润燥之功;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二者皆为君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沙参、梨皮润肺生津为辅,栀子皮清泄上焦肺热,象贝止咳化痰,同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宣解表邪、清肺润燥之功。此方表里双解,攻补兼施,正与本案病机相合,故2个月之疾,8剂而效。

从该病例我们看出,寒冬之季,北方均使用暖气或火炉之物,不免使得室内温高气燥。这样,最易耗伤肺津。所以温燥之邪并非尽在初秋,临床上我们要考虑周全,勿忘中医的整体观念这一特点,结合病人所处环境,务必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若不懂得此理而见咳止咳,见痰化痰,则愈止咳而咳愈剧,愈化痰而阴愈伤。既明其理,则桑杏汤不仅秋令用之,冬令用之,四季皆可用之,只要方证对应。这也证明了中医的又一个特点——辨证论治。只要坚持辨证论治,自不必拘泥于书本之原意,贵在灵活掌握并加以运用,才是真正地学好中医。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杜仲的作用与功效,杜仲的副作用,杜仲泡水喝的功效

    杜仲的功效 功效:补益肝肾,壮筋健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本草纲目》记载:“杜仲,能入肝,补中益精气,…

  •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金钱草的临床应用

    金钱草味甘淡、微苦,性凉,有利尿通淋、除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能。 金钱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因为其叶近圆形,如旧时的铜钱币,故得此名。也叫做“金钱草”的药物不止一种,功用也不尽相同…

  • 肝癌方十六

    天性草根、野荠菜根各90克。分别水煎,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野荠菜根。本方为安徽安庆专区卫生组方,功能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 呕吐方八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

  • 中药理中丸(汤)治疗腹泻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理中丸(汤)在治疗腹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共总结了30篇现代文献中对于理中丸(汤)运用于腹泻治疗中的规律,述说其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不同性别、辨证、临…

  • 方剂20

    朱砂0.3克,全当归、高梁米各12克。[制用法]共研末,用猪心血调丸。晚上临睡前服。[适应证]心烦不眠和常年服安眠药者。

  • 高血压治疗方胡萝卜粥

    【来源】《本草纲目》【原料】新鲜胡萝卜粳米各适量【制作】将胡萝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米开粥稠即可。【用法】早晚餐温热食。本粥味甜易变质,需现煮现吃,不宜多煮久…

  • 长青春痘的原因,青春痘怎么去除,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目录 0.1 青春痘去除窍门0.2 怎么去除脸上的青春痘0.3 背上长痘痘怎么消除0.4 背上长痘痘的起因1  中医治疗青春痘的方法1.1 中药面膜治疗1.2 青春痘的治疗小偏…

  • 金锁固精丸的功效与作用

    金锁固精丸 出自《医方集解》 【组成】 沙苑蒺藜炒 芡实蒸 莲须各二两(各60g) 龙骨酥炙 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各30g) 【用法】 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现代用法…

  • 《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

    《中成药与名方药理及临床应用》。这是江西省中医学院副教授陈奇继主编《中药药理实验》和《药理学》之后,又主编的一部力作。全国有256位专家、学者以及专业工作者参加了编写。全书1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