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桃花

地桃花
(《广西药植图志》)

【异名】天下捶(《生草药性备要》),八卦拦路虎(《福建民间草药》),野茄子、小朝阳(《广西中兽医药植》),假桃花、野梅花、粘油子(《南宁市药物志》),羊带归、虱麻头(《广西中药志》),八卦草(《闽南民间草药》),红孩儿、石松毛、毛桐子、牛毛七(《四川中药志》),三角风、桃子草(《湖南药物志》),迷马桩、野桃花(《贵州草药》),红花地桃花、土口芪(《云南中草药》),刀伤药(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大迷马桩棵、大梅花树(《文山中草药》),野棉花、油玲花、土杜仲、野桐乔、山棋菜(《福建中草药》),千下捶(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肖梵天花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态】肖梵天花
直立半灌木,有分枝,高达1米,全株被柔毛及星状毛。叶互生,下部叶心脏形或近圆形,上部叶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3~8厘米,宽1~6厘米,基部近圆形、心形或楔形,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有时3~5浅裂或具角,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掌状网脉,中脉基部有一腺体;叶柄长2~6厘米;托叶2枚,线形,早落。花单生叶腋或稍丛生;副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萼5裂,裂片较副萼小,二者表面均被星状毛;花瓣5,粉红色,呈椭圆形,基部与雄蕊管相连合;雄蕊合生,花丝连成管状,管口具浅齿,花药紫红色;雌蕊1,花柱圆柱状,先端10裂,柱头头状,红色,被短毛,子房5室,外被短毛,每室胚珠1粒。蒴果扁球形,纵向直径约5毫米,横向直径约8毫米,自中轴分裂为5,每一分蒴呈球状五等分楔形,具细毛和勾刺,钩呈星状,分蒴中各有种子1粒。花期5~12月。果期6月至次年1月。
生长于山野、路边、荒坡、干旱旷地。分布长江南部各地。

【采集】全年可采。

【药材】干燥的根呈圆柱形,略弯曲,支根少数,上生多数须根,表面淡黄色,具纵皱纹;质硬,断面呈破裂状。茎灰绿色至暗绿色,具粗浅的纵纹,密被星状毛和柔毛,上部嫩枝具数条纵棱;顶硬,木部断面不平,皮部富纤维,难以折断。叶多卷曲,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和星状毛,掌状网脉,下面突出,叶腋有宿存的副萼。
产广西、福建等地。

肖梵天花的变种粗叶梵天花的根,在广西民间亦同等入药,当地称铁包金、乌云盖雪。

【化学成分】全草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甾醇。茎皮含戊聚糖21.92%、木质素6.87%。种子含油13~14%。

【性味】甘辛,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平。"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辛,微温。"

③《闽南民间草药》:"苦辛,平。"

【归经】《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感冒发热,风湿痹嘉,痢疾,水肿,淋病,白带,吐血,痈肿,外伤出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根煲酒饮。"

②《福建民间草药》:"逐痹驱风,活血解热。"

③《广西药植图志》:"全草,治毒蛇伤,急惊风,破伤风,哮喘。根,治淋病,双单喉蛾,外感热,痢疾。"

④《陆川本草》:"破积,散毒。治跌打损伤,疮痈。"

⑤《南宁市药物志》:"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排脓生肌之功。治红白痢。"

⑥《四川中药志》:"治肺痨吐血。"

⑦《闽东本草》:"治筋骨不利,风湿痹痛,阳虚自汗,水肿,泄泻,产后风,带下,胃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药植图志》:"虚寒者忌服。"

【选方】①治感冒:野桃花根八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肖梵天花鲜根一至二两,猪脚一只。酒水各半,炖三小时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风湿痹痛,肠炎痢疾:地桃花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双单喉蛾、淋病、外感寒热、痢疾:地桃花根二两。煎汤含漱及内服。(《广西药植图志》)

⑤治肺出血:八卦草鲜草头一至二两。洗净切碎,猪赤肉(数量不拘)和水适量炖服,每日一次。(《闽南民间药草》)

⑥治白浊、白带:肖梵天花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肾炎水肿:肖梵天花鲜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妇人乳痈:八卦草鲜叶,用冷开水洗净,和酒糟捣烂敷患处,干即换。(《闽南民间草药》)

⑨治痈疮,拔脓:生地桃花根捣烂敷。(《广西药植图志》)

⑩治毒蛇伤、急惊风、破伤风、哮喘:生地桃花二两,捣烂,糯米泔水(如无糯米,普通米亦可)四两,和匀,滤取汁,内服。蛇伤须用渣敷伤口周围。(《广西药植图志》)

⑾治刀佩疮毒、蛇咬:刀伤药鲜叶捣绒敷。(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痢疾
取鲜地桃花根1斤,洗净切片,加水煎煮2次,过滤,药液混合浓缩至500毫升,加安息香酸钠1.5克,瓶装备用。1~3岁每日80毫升,4~9岁120毫升,10~15岁200毫升,16岁以上250毫升,2次分服。亦可取地桃花根3~5两(干品2~3两)煎水3次分服。共治73例,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体力恢复,便次每日在2次以下,肉眼观察无粘液脓血)6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不明1例。平均治愈时间(以59例计)为4.5天,最长为12天。5例发热患者服药后8小时内降至正常者1例,24小时内退热者3例,48小时退热者1例;腹痛者67例,于服药后24小时消失者36例;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多数在3天内消失。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牛蹄

    牛蹄(《别录》)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性味】《纲目》:"牛头蹄,凉。" 【功用主治】①《别录》:"牛悬蹄,疗妇人崩中,漏下赤白。" ②孟诜:"…

  • 百蕊草_百蕊草的功效与作用_百蕊草又叫什么

    基础信息 别名:百乳草、地石榴、草檀、积药草 性味:辛;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风热感冒;中暑;肺痈;乳蛾;淋巴结结核;乳痛;疖肿;淋证;黄疽;腰痛;遗精 生长采…

  • 鸭脚木皮

    鸭脚木皮(《岭南采药录》) 【异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 【植物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

  • 五叶泡_五叶泡治什么病_五叶泡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小猛虎、鸡足刺、越南山泡、五爪风、假五加皮、猫枚筋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腰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

  • 青刺尖

    青刺尖(《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叶。 【植物形态】扁核木,又名:梅花刺。落叶灌木,高1~2米。枝具棱,灰绿色,常有白色粉霜,具枝刺,长8~20毫米。单叶互生或丛…

  • 秋枫木_秋枫木有治癌的功效吗_秋枫木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秋风、水梁木、三叶红、鸭脚枫、千金不倒、丢了棒、大秋枫、过冬梨、重阳木 性味:味辛;涩;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瘀消积。主风湿骨痛;噎膈;反胃;痢疾 生长采收 …

  • 西红柿_西红柿的药用价值_西红柿是如何帮助病人的

    基础信息 别名:小金瓜、喜报三元、西红柿、番李子、金橘、洋柿子、番柿 性味:味酸;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主口渴;食欲不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西…

  • 鹤虱_鹤虱的功能主治_鹤虱怎么食用

    基础信息 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性味:味苦;辛;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主蛔虫病;晓虫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 原形态:天名精多年生草本,…

  • 红白二丸_红白二丸的功效_红白二丸光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一点血、岩丸子、鸳鸯七、红黑二丸、野秋海棠、红白二元、老背少、一口血、山海棠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血止痢;镇痛。主崩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 火秧竻蕊

    火秧竻蕊(《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花蕊。植物形态详"火秧竻"条。 【功用主治】《生草药性备要》:"解毒消肿。火秧竻蕊和鸡蛋煎食治臌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