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的中医治疗医案二则

医案一:高xx,男,45岁,四川名山县干部。1972年6月17日初诊。

自诉:1952年因公去黑水,曾在冰雪中露宿两夜,此后即觉两腿不适,初不以为意。1957年即觉膝关节疼痛,相继转剧,后即每月必剧烈发作一次,卧床治疗始好转。常服保太松、安乃近等药物。

检查:诊脉缓,舌正无苔,形短而瘦,二便、饮食均正常。自1961年起,入秋后每月必剧发一次,到次年5月以后,有三个月不发病,发作的次数增加,时间增长。痛的部位主要是两膝关节,痛时觉寒气彻骨,痛甚则如锥刺。

辨证:寒气偏胜,是为痛痹。

治法:痹症日久,正气已亏,宜扶正祛邪。

处方:薯蓣丸

山药100克 当归30克 上肉桂30克 生地黄30克 党参30克 大豆卷30克 川芎20克 白芍20克

炒白术20克 杏仁20克 阿胶20克 茯苓15克 柴胡15克 桔梗15克 防风20克 干姜12克 神曲30克 麦门冬20克 白蔹10克 甘草90克 大枣250克(去核)

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温开水送服,常服。

1974年12月17日二诊:病人常服上方,痛痹已两年未发,且身体已壮,精神颇佳,乃于4月停药,以致入冬痛痹复发,但没有过去之甚,尚能行走,坚持工作。急则治其标,宜温阳行痹,活血通络。

处方:

黄芪15克 附片15克 上桂15克 当归15克 赤芍15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牛膝15克 独活15克 秦艽15克

上药共研细末,分为22份,每日早晚各服1份,温开水送服。

12月27日三诊:病人疼痛大减,已经工作。按上方继进一剂,俟疼痛停止后,续服薯蓣丸,

1978年2月随访,他早已停药,至今未复发。但遇寒潮天气,仍有感觉。

按:《金匮要略》云:“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因人身元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一旦亏损,恢复非易,全赖后天水谷之气以资生长。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气血亏损,非饮食无由恢复。故方中以味甘性平,不寒不热,不燥不滑,兼擅补虚去风之薯蓣为主药,以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甘草补其气,当归、川芎、地黄、白芍补其血,阿胶、麦门冬、生姜、大枣等调和营卫,而以防风、桂枝、桔梗、柴胡、杏仁、白蔹、大豆卷、神曲等祛风行气,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使邪去而正不伤。原方用桂枝而非肉桂,此处以肉桂易桂枝者,因寒在下焦,而肉桂“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能治“上热下寒之症”。本病例痹症日久,气血两伤,故用本方在发病之前调理之,使体内正气逐渐充实,最后战而胜之,此不治之治,实治本之良法也。乃因除恶未尽,中途停药,致病复发,病发之时,又当急则治其标,故用活络效灵丹,以赤芍易丹参活血通络,加黄芪、上桂、附片、独活、秦艽等温阳行痹,一俟痛止,复以薯蓣丸善后调理,以资巩固。

医案二:陈xx,男,43岁,四川名山县永兴乡农民。1974年12月2日初诊。

自诉:双膝关节肿痛胀,双腿麻木,活动不灵已经两年多,气候转冷则疼痛加剧。多方治疗均无效,已一年多未参加劳动。

检查:诊脉沉涩,无苔,肿痛处不红,亦不发热。

辨证:寒湿痹。

治法:活血行瘀,消肿止痛。

处方:自拟方

当归15克 红藤15克 牛膝15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血竭15克 青皮15克 木香15克 炮山甲15克

上药共研细术,分为30份,每日早晚各服一份,温开水送服。

12月14日二诊:病人两膝肿大消,痛大减,气候转冷,痛未加剧。

处方:上方加黄芪60克,赤芍30克,服法同上。

1975年1月5日三诊:病人左膝肿已消完,左腿痛止,右膝尚肿,右腿尚微痛。按上方续进一剂。

2月28日四诊:病人两膝肿消痛止,但蹲下去即起不来,双腿麻木基本消失。

处方:按上方加苡仁60克,木瓜30克,白芍30克。

上药共研细末,分为50份,每日早晚各服一份,白开水送服。

7月24日五诊:病人两腿愈后未复发,已参加生产劳动,并能胜任重体力劳动。但每遇气候变化,则觉微痛,且易感冒。

处方:薯蓣丸加黄芪120克,炼蜜为丸,常服。

按:易患感冒的人,多因卫气不固,故加黄芪以固卫。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荟萃 4 疑难杂病治验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8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疕汤:治疗牛皮癣

    功用:除风止痒,祛湿杀菌,活血解毒,凉血解表。 主治:白疕(俗名牛皮癣),以及其它诸风癞癣。证见:奇痒,流水若干裂者该方药无效。 处方:黄精50g,土茯苓30g,菊花30g,金银花…

  • 治小儿蛲虫偏方2

    槟榔30-60克,粳米50-100克。先把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一同煮粥。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

  • 石黄桐油膏治疗腹腔脓肿

    主治:腹腔脓肿。 处方:生石膏、大黄、桃仁、姜黄,四味药的比例为:4:3:2:1。 用法:共为细面,用生桐油调成糊状即成。先将患处放一块纱布,将药膏摊于纱布上,四角折起以防药液外流…

  • 达原饮组成,加减运用

    达原饮 《温疫论》 【组成】 槟榔二钱(6g) 厚朴一钱(3g) 草果仁五分(1.5g) 知母一钱(3g) 芍药一钱(3g) 黄芩一钱(3g) 甘草五分(1.5g) 【用法】 上用…

  • 佝偻病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

  • 凉膈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凉膈散组成】2 【凉膈散方歌】3 【凉膈散方解】4 【凉膈散主治】5 【凉膈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凉膈散的论述7.1 主证分析7.2…

  • 健体滋补方8

    怀山药120克,老母鸡1只,用旺火隔水蒸3小时,至鸡肉酥烂;饭前空腹饮汤,每次1小碗,日2次;鸡肉可佐膳蘸酱油吃,山药亦可食,或嚼后弃渣。本方补肺虚,益五脏,强筋骨,润肌肤,适用于…

  • 金铃子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金铃子散 出自《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组成】 金铃子 玄胡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现代用法:为末,每服6~9g,酒或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

  • 痛经常用有效治疗方法

    痛经痛经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本病的发生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久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此外…

  • 猪蹄

    食疗方原料猪蹄1只,花生米50克,大枣10枚。制法同煮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