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组成,主治,临床加减运用医案

【组成】半夏15g 橘红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 生姜7片 乌梅1个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缓滑。

【病案】刘某,女,8岁,1986年6月10日诊。10天前经江西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入某西医院住院治疗,其咳嗽气喘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两肺湿性啰音久不消失而转中医治疗。刻诊:咳嗽气喘轻微,但痰多色白,清稀易咯,胸瘩食少恶心,舌苔厚而白腻,脉象弦滑。证属痰湿阻肺,血行不畅。治当燥湿化痰,活血健脾。处方:法半夏6g,陈皮5g,茯苓5g,甘草3g,生姜3片,桃仁5g,红花3g,枳壳3g,白术5g,3剂后症状减轻,湿性啰音明显减少,续投3剂,两肺啰音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出院后继以六君子丸调理1周。(摘自《江西中医药》)

【分析】痰和饮虽都是水湿停聚而形成,但痰稠饮稀,治疗上有明显区别。湿痰的治疗,就需用燥湿化痰的治法,二陈汤正是这种治法的代表方。本病例患儿支气管肺炎经西医治疗,其咳嗽气喘已减轻,但有“两肺湿性啰音久不消失”,“痰多色白,清稀易咯,胸痞食少恶心”,明显的脾虚痰湿内蕴的征象,“舌苔厚而白腻,脉象弦滑”也支持该辨证。故用二陈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能行水利痰而燥湿为主药;痰阻气滞,气顺则一身津液易随之而顺,故用陈皮芳香醒脾、疏利气机,使脾阳运而湿痰去,气机宣而胀满消,逆气降而呕恶止;痰由湿生,故以茯苓淡渗利湿,甘又补脾,不仅使湿从小便去,而且与甘草同施有和中之效;加入枳壳、白术进一步增加理气健脾的作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另外,作者还加了少量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或许是考虑久病多瘀。从笔者的经验来看,此类病目前还不致如此。当然,桃仁还略有止咳作用。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2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厥阴头痛医案

    康某,女,50岁,铁路职工。初诊:1978年6月12日。3年来头昏头痛,前额和头顶尤甚,痛剧时呕恶频作,痰涎上涌。短气,胃脘胀痛,喜温喜按。查脑电图、脑血流图,无异常发现。内服祛风…

  • 杏苏散加减治疗外感风寒犯肺型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 气管炎分急慢型,祖国医学“咳嗽”名。急多外感慢内伤,一年四季均可生。 注: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咳嗽”范围。急性多属于外感咳嗽,慢性多属于内伤咳嗽。一年四季…

  • 抗衰防老方16

    茯苓粉10克,玉米面100克,大豆粉40克,面粉4500克。先将面粉和玉米面掺在一起,逐渐加温水,慢慢揉合;面发好后,对好碱,掺入茯苓粉和大豆粉再揉,揉匀后,做成馒头。上屉蒸熟即可…

  • 口疮方六

    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湿瘀互结证之经验

    摘要:目的:通过方药、病例分析略谈加味茵陈蒿汤治疗黄疸湿瘀互结证的效果。方法:回顾黄疸分型及名医典型病例分析。结果:黄疸湿瘀互结证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加味茵陈蒿汤对黄疸湿瘀互结证症…

  • 中医验方:久咳不止方,头痛方等12则

      益通汤 病例:王某,52岁,女性,已婚。便秘6年余,大便干结难解,4~5天一次,肛门直肠坠胀不适,食纳差,近半年加重,大便6~7天一次。 方药:当归30克,川芎、牛膝、枳壳、乌…

  • 治疗哮喘的偏方5

    厚朴、半夏、桔梗、前胡、甘草各6克,杏仁、紫苏各12克,陈皮、茯苓、枳壳各9克,生姜3片。[制用法]将上药研成粉末,调蜂蜜适量,每日3次,每次1匙,饭前服。[适应证]实证哮喘。

  • 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支气管炎久咳伤肺

    张某,女,30岁,成都某厂工人。初诊:1982年5月24日。1年前因患急性支气管炎,剧烈咳嗽,经治不愈。渐至喉间痰鸣,胸闷气紧,不能平卧。每次发作突然,每周发作3~4次,每次半小时…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4

    大蓟、白英各20克,蛇果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源于《肿瘤的防治》功能解毒抗癌,适用于子宫1体癌。

  • 治疗遗精的偏方28

    萆藓、薏苡仁各25克,云苓20克,泽泻15克,黄柏、黄连、桔梗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湿热内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