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组成,主治,临床加减运用医案

【组成】半夏15g 橘红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 生姜7片 乌梅1个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缓滑。

【病案】刘某,女,8岁,1986年6月10日诊。10天前经江西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入某西医院住院治疗,其咳嗽气喘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两肺湿性啰音久不消失而转中医治疗。刻诊:咳嗽气喘轻微,但痰多色白,清稀易咯,胸瘩食少恶心,舌苔厚而白腻,脉象弦滑。证属痰湿阻肺,血行不畅。治当燥湿化痰,活血健脾。处方:法半夏6g,陈皮5g,茯苓5g,甘草3g,生姜3片,桃仁5g,红花3g,枳壳3g,白术5g,3剂后症状减轻,湿性啰音明显减少,续投3剂,两肺啰音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出院后继以六君子丸调理1周。(摘自《江西中医药》)

【分析】痰和饮虽都是水湿停聚而形成,但痰稠饮稀,治疗上有明显区别。湿痰的治疗,就需用燥湿化痰的治法,二陈汤正是这种治法的代表方。本病例患儿支气管肺炎经西医治疗,其咳嗽气喘已减轻,但有“两肺湿性啰音久不消失”,“痰多色白,清稀易咯,胸痞食少恶心”,明显的脾虚痰湿内蕴的征象,“舌苔厚而白腻,脉象弦滑”也支持该辨证。故用二陈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能行水利痰而燥湿为主药;痰阻气滞,气顺则一身津液易随之而顺,故用陈皮芳香醒脾、疏利气机,使脾阳运而湿痰去,气机宣而胀满消,逆气降而呕恶止;痰由湿生,故以茯苓淡渗利湿,甘又补脾,不仅使湿从小便去,而且与甘草同施有和中之效;加入枳壳、白术进一步增加理气健脾的作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另外,作者还加了少量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或许是考虑久病多瘀。从笔者的经验来看,此类病目前还不致如此。当然,桃仁还略有止咳作用。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2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民间补血方法10

    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枣洗净泡发,花生略煮后取花生衣,将枣与花生衣同放人煮花生的水中,加冷水适量,文火煮半小时,捞出花生衣,人红糖,溶化后收汁,作点心服用。本方…

  • 食管癌方四

    姜半夏、姜竹茹、旋复花、代赭石、广木香、公丁香、沉香曲、豆蔻、川楝子、川朴、南北沙参、天冬、麦冬、石斛、急性子、蜣螂、当归、仙鹤草。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方,功能理气…

  • 颈椎增生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经络不畅。【治法】益肾养血,和络止痛。【方名】益肾坚骨汤。【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

  • 冬瓜瓤治便秘

    冬瓜瓤500克,水煎汁300毫升,一日内分数次服下,润肠通便。

  • 至宝丹的功效与作用

      至宝丹   《灵苑方》引郑感方,录自《苏沈良方》   【组成】 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一两(各30g) 牛黄一分(0.3g) 龙脑一分(0.3g) 麝香一分(0.3…

  • 破伤风的偏方

    蟾蝎丸治破伤风药物:蟾酥6克,干全蝎15克,天麻15克。用法:蟾酥化为糊。干蝎炒,天麻炒,研末,与蟾酥调成绿豆般大小丸。每次1-2丸,粮食酒送服。

  • 胆草黄芩栀子汤治疗倒经

    经行衄吐为倒经,肝阳上亢血上逆。月经量少或闭经,清热降逆引下行。 注:在经行前一至二天,或正值经期,或在经后,出现规律性的衄血,甚或口中吐血者,称为倒经。它引起月经量少或闭经,好似…

  • 丹毒

    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发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21

    粳米100克,鹿角胶15克。粳米煮粥,粥熟后加鹿角胶,姜米、精盐少许,食用3—5天为1疗程;本方主治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