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痛的中医治疗验方

  1、理血行气汤治疗急性腹痛

主治:因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及肠道蛔虫引起的急性腹痛。

处方:桃仁15克,红花10克,炒乳香15克,炒没药15克,丹皮10克,枳实15克,厚朴15克,乌药10克,槟榔10克,沉香5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日1剂。气郁甚者加郁金、香附;热毒甚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连、生石膏;食滞腑气不通者加大黄、神曲、山楂;阴虚者加元参、麦冬、五味子;蛔虫症加乌梅。

疗效:本组64例,经过治疗,腹痛完全消失,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者43例,占67.4%;腹痛基本消失,全身症状有改善者11例,占17.1%;腹痛缓解,全身症状无改善者6例,占9.3%;腹痛无缓解,全身症状无改善者4例,占6.2%,总有效率为93.8%。

  2、止痛散治疗急性腹痛

主治:急性腹痛。

处方:沉香、良姜、元胡(醋炙)各9克,肉桂、乳香(炒)、没药(炒)、北细辛、制吴茱萸各3克,黄连6克。

用法:将上药放置干燥箱内,烘干后碾为极细末,过丝箩筛,装入0.25空心胶囊内备用,每次服5粒,日服3~4次

疗效:我们用自拟止痛散治疗急性腹痛47例,其中,慢性胃炎急性发作18例,急性胆囊炎3例,慢性胆囊炎急发10例,胆石症2例,肠蛔虫症2例,胆道蛔虫症4例,痛经33例,疝气3例,肠粘连2例。经治疗后,有效(服药1~2次后,疼痛消失)39例,显效(服药3次,疼痛缓解,余症减轻)7例,无效(服药6次,疼痛不减)1例,总有效率为97.9%。

按语:自拟止痛散旨在及时解除腹痛这一燃眉之急症,笔者组方选药重在疏理、以通为用,且寒温兼备,以适应各种证型引起的急性腹痛。方中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肉桂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良姜行气止痛止呕;元胡活血行气、止痛;乳香、没药治内脏疼痛,是止心、胃、腹痛的良药;黄连止呕吐、中和温性药;北细辛治风冷入腹,腹中切痛;制吴萸理气止痛、降逆止呕、治脘腹绞痛。该方止痛效果好,经得起重复,特别是对不显热系的急性腹痛患者其止痛效果尤佳,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腹痛皆可用以作临时止痛。因该止痛散以疏理调和气血为重,应中病即止,其后应根据辨证分析予以调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3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虎汤加人参加减治疗糖尿病

    糖尿中医属消渴,口渴多尿和善饥。总因燥热伤阴液,阴亏热燥成顽疾。燥热灼肺为上消,烦渴多饮小便多。中焦燥热主在脾,烦渴多尿和善饥。下消病变多属肾,腰膝酸软尿浊混。临症审因仔细辨,对症…

  • 阳和汤的功效主治

    清代名医王洪绪在前人的基础上,编著了《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并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同时,将家传秘方阳和汤、醒消丸、小金丹、犀黄丸等公诸于世。直到今天,这些方剂都还在临床…

  • 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肾不纳气,喘促日久,自汗尿频

    肾不纳气下元亏,喘促日久气不接。呼多吸少动喘甚,自汗尿频形瘦疲。面青肢冷咳不利,舌淡苔白细弱脉。温肾纳气补下元,金匮肾气加减宜。熟地山药粉丹皮,泽泻茯苓肉桂芪。党参五味炮附子,核桃…

  • 牙疼漱口剂

    药物:露蜂房20克。用法:上药煎浓汁含漱口,每天数次。疗效:次方治风火牙,一般几次即愈。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心肌全面供血不足

    丁某某,女,53岁,四川某学院副教授。1981年9月8日初诊。自诉:患高血压病已经二十多年,1972年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高血脂症、心肌全面供血不足。最近在某医院检查,血压…

  •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婴儿生后不几日,脸色发黄皮肤黄。轻者数日自消退,重者数周黄不却。新生黄疸胎黄病,症分阳黄和阴黄。 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黄疸为主要症状,脸色皮肤俱黄,属中医“胎黄”范围。症状轻重…

  •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应用,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医案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临床应用及其广泛。近年来,笔者对久治不愈之顽症,辨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取得满意疗效,现举典型医案介绍如下,…

  • 尿血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樟冰散。【组成】白茅根(去心)30-60克,生姜3-6克,蜂蜜30克。【用法】前二味水煎取汁后冲入蜂蜜,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备注】无。【出处】养生治病秘方…

  • 头发增亮

    啤酒与陈醋(最好用镇江陈醋)按2比1混合,每日用毛巾吸湿再涂发一次,连用半月。发质自然变亮。

  •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

    中医认为,凡是过敏性的疾病一般都和风邪有关系,中医还认为,风性 “善行而数变”,它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快,变化多非常相符合。 风邪有内外之分,内风为病,肝首当其冲,如《素问·至真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