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腹痛胀满门

  腹痛:内关三里阴谷阴陵复溜太溪昆仑陷谷行间太白中脘气海膈俞脾俞肾俞。

  食不下:内关鱼际三里。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肠气,外肾吊,疝气,诸气痛,心痛:灸足大趾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灸五壮,男左女右,极妙。二足皆灸亦可。

  小腹胀痛:气海。

  绕脐痛:水分神阙气海。

  小腹痛:阴市承山下廉复溜中封大敦小海关元肾俞(随年壮)。

  侠脐痛:上廉。

  脐痛:曲泉中封水分。

  引腰痛:太冲太白。

  腹满:少商阴市三里曲泉昆仑商丘通谷太白大都隐白陷谷行间。

  腹胁满:阳陵三里上廉。

  心腹胀满:绝骨内庭。

  小腹胀满痛:中封然谷内庭大敦。

  腹胀:尺泽阴市三里曲泉阴谷阴陵商丘公孙内庭太溪太白厉兑隐白膈俞肾俞中脘大肠俞。

  胀而胃痛:膈俞。

  腹坚大:三里阴陵丘墟解溪冲阳期门水分神阙膀胱俞。

  寒热坚大:冲阳。

  鼓胀:复溜中封公孙太白水分三阴交。

  腹寒不食:阴陵泉(灸)。

  痰癖腹寒:三阴交。

  腹鸣寒热:复溜。

  胸腹膨胀,气鸣:合谷三里期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诊要经终论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歧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

  • 卷九·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趾甲下,…

  • 卷二·兰江赋(杨氏书)

      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我今咏此兰江赋,何用三车五辐歌。   先将八法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头部须还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

  • 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问:“经脉有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任、有督、有带之脉,凡此八脉,皆不拘于经,故曰:「…

  • 卷六·手太阴肺经

      《内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与肺,故病在背。其味…

  • 卷六·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足胃头维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胆家瞳子髎窍…

  • 卷八·胸背胁门

      胸满:经渠阳溪后溪三间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   胸痹:太渊。   胸膊闷:肩井。   胸胁痛:天井支沟间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阳辅。   胸中澹:间使。   胸满支肿:内关膈俞…

  • 卷二·标幽赋(杨氏注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

  • 卷七·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皆取决胆也。胆为青肠。”又曰:“胆为清净之府。诸腑皆传秽浊,独胆无所传道,故曰清净。虚则目昏,若吐伤胆倒,…

  • 卷一·骨空论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歧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大风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