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的中医治疗验方

  1、仙鹤止血汤治吐血

主治:一切吐血、咯血。

处方:仙鹤草30克,紫珠草15克,白及10克,藕节30克,白茅根30克,茜草15克(生、炒各半),侧柏叶(炭)10克,薏苡仁10克,生甘草6克,红枣3枚,三七(另包)1克。

用法:上药煎3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2次,病症重、急的服3~4次。三七研细末冲服。胃呕血加入乌贼骨30克。

疗效:临床治疗104例,治愈99例(其中用药2-6剂,临床症状消失,未见出血现象79例,用药10剂以上者20例);好转(用药后症状改善,吐血、咯血大为减少)5例,有效率100%。

按语:本方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收敛,健脾清肺的作用,寒热虚实皆可用之,且血止而不留瘀,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有刺激及难化之物。

  2、止血验方治疗吐血

主治:胃热炽盛,热伤血络引起的吐血。

处方:大黄6克,白及10克,海螵蛸10克,参三七6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温开水300毫升,浸泡后频服,1日服完。

疗效:赵××,女,21岁,于1985年6月21日初诊。两个月来,胃脘部时有疼痛,嘈杂,泛酸,逐渐加重,两周前行上消化道造影,报告是胃溃疡,用药后症状好转。其原籍湖南人,嗜酒,喜食辛辣,加之饮食不节,随成斯证。数天后又因酒后,病情突然变化。胃脘疼痛加剧,恶心,呕吐,呕吐物带有血条,大便色黑呈柏油样,周身无力,头晕目眩,烦躁,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数,血色素10克,大便潜血(++)。此乃胃热炽盛,热伤血络。急则治其标,以降火止血。处方:大黄6克,白及10克,海螵蛸10克,参三七6克,炙甘草6克。共为粗末为1日量,温开水300毫升浸泡后频服。1天后恶心呕吐止,2天后便血止,给予流食,3天后大便转成软黄色。为巩固止血效果,继用泻心汤加减调理旬余,并嘱以防止暴饮暴食,勿食硬食及辛辣助火之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4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痛经小验方

    五灵脂12克,青盐60克,香附、葱白各20克,艾叶30克,菖蒲60克。将药物炒热后,外敷小腹部,一般熨烫时宜用纱布包扎药物。此方适于气滞血瘀而致痛经。

  • 风热感冒的饮食疗法

    风热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1)桑叶薄荷饮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苦竹叶30克。将上药用清水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十分钟即可,随时饮用。本品对风热感冒既有辛凉解表作用,又可…

  • 清气化痰丸组成,主治,加减运用医案

    【组成】橘红9g 杏仁9g 枳实9g 瓜蒌仁9g 黄芩9g 茯苓9g 胆南星9g 制半夏9g 【主治】痰热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摘要:吴茱萸汤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功效为:温中补虚,降逆散寒;主治胃中虚寒,干呕,胸满,厥阴头痛者。临床上可用其治疗偏头痛,神经系统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现代药理学实…

  • 胡萝卜粥可增白

    [组成]胡萝卜2-3根,白米50克。[制法与用法]将胡萝卜切成小碎块与米同煮作粥。晨起或晚餐作辅食。[功效与应用]美白肌肤,红面色,焕容光。宽中下气,利膈健胃。适用于肠胃消化功能较…

  • 治疗遗精的偏方7

    核桃肉150克,蚕蛹60克。[制用法]先将蚕蛹略炒一下,然后同核桃一起放大碗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随意服食。[适应证]肾精不藏证。

  • 除臭偏方1

    紫石英粉、青木香、麻黄根、附子、甘松、藿香、零陵香各等分。7味药,除石英粉外,同捣筛为细末,用夹绢袋盛,沐浴之后,取适量香粉均匀地涂于身上。本方香肌美容,爽身止汁。

  • 中耳炎

    (耳内长期流水、流脓、胀痛)鲜韭菜汁5钱,加入明矾半钱,溶化后滴入耳内,一次1~2滴,一日2次,连用5天。

  •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

    八正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二钱(6g),水…

  • 《小病小痛小验方》

    《小病小痛小验方》一书主要是为农村朋友而作,书中主要针对农村常见的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疾病,收集、整理了一批小药方,民间小验方、小偏方,这些方子具有简、廉、效之特点,其中…